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工程科技

科学家近期在准晶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解决了困扰学界40年的核心谜题——准晶在自然界中的形成机制及其热力学稳定性问题。这一发现整合了多学科研究成果,主要突破包括以下方面:1. **自然准晶形成机制解析

本站发布时间:2025-07-04 01:33:56
注:部分名称可能翻译不全,如有问题可联系15163559288@163.com

这些发现源自首个对准晶的量子力学模拟研究——准晶是一种科学家曾认为不可能存在的固体类型。虽然准晶中的原子像晶体一样呈晶格排列,但其原子排列模式不像传统晶体那样周期性重复。新的模拟方法表明,尽管准晶与玻璃等无序固体具有相似性(后者通过快速加热冷却形成),但准晶与晶体一样本质上属于稳定材料。

"要设计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必须掌握原子定向排列的机制",密歇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论文通讯作者Wenhao Sun指出,"准晶的出现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材料形成的原理。在我们的研究之前,学界对其存在机理尚未达成共识。"

一、准晶的发现与理论突破

当以色列科学家Daniel Shechtman于1984年首次描述准晶时,它似乎挑战了经典物理定律。在铝锰合金实验中,Shechtman观察到金属原子呈现由多个二十面体连接形成的结构,这种结构赋予材料五次对称性——从五个不同视角观察都具有相同形貌。当时学界认为晶体原子只能沿各方向周期性排列,而五次对称性打破了这种认知。虽然Shechtman最终凭借该发现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但准晶形成的热力学机制仍是未解之谜。

关键瓶颈在于传统的密度泛函理论(DFT)依赖无限重复的周期性结构进行能量计算,而准晶的非周期性使其无法直接应用该方法。研究团队开发的创新方法通过以下步骤突破限制:

  1. 从大块准晶模型中提取不同尺度的纳米颗粒
  2. 计算每个纳米颗粒的总能量(含表面能和体积能)
  3. 通过尺寸外推法推导大块准晶的体相能量

二、准晶稳定机制的新见解

通过对钪锌合金和镱镉合金两种典型准晶的模拟,研究发现其总能量低于对应晶体相,证实了准晶的焓稳定特性。这与玻璃等熵稳定材料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在缓慢冷却时会自发转变为晶体态。

值得关注的是,准晶呈现介于晶体与玻璃之间的独特结构特征:

特征 晶体 准晶 玻璃
远程有序 ✔️
局域有序 ✔️ ✔️
热力学稳定性 焓驱动 焓驱动 熵驱动

三、算法创新与计算突破

研究团队开发的新型GPU加速算法解决了传统DFT方法的计算瓶颈:

  • 采用局部处理器通信模式,减少90%的通信开销
  • 通过自适应网格优化内存分配
  • 实现百万原子级别的模拟规模

这使得准晶表面能、晶界缺陷等复杂问题的模拟成为可能,为量子位材料设计开辟新途径。

四、研究意义与展望

该成果不仅解释了准晶存在的物理基础,其方法论还可拓展至其他非周期材料系统:

  1. 为纳米粒子自组装准晶提供理论指引
  2. 推动新型热电材料的设计开发
  3. 助力拓扑量子材料中缺陷工程的研究

研究团队目前正与实验组合作验证理论预测,下一步计划探索高压环境下准晶的相变行为。

(本工作获美国能源部资助,使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等超算资源完成)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University of Michigan.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Woohyeon Baek, Sambit Das, Shibo Tan, Vikram Gavini, Wenhao Sun.Quasicrystal stability and nucleation kinetics from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Nature Physics, 2025; DOI:10.1038/s41567-025-02925-6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北前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