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表于《生物资源技术》的研究显示,该团队采用亚硫酸铵基碱性盐预处理工艺,将玉米秸秆(包含玉米茎秆、苞叶等残留物)转化为低成本糖类用于生物燃料和生物制品生产,显著提升了工艺经济可行性。
华盛顿州立大学生物系统工程系教授、研究首席研究员杨斌表示:"廉价糖源是实现可再生生物质能源与高附加值产品商业化应用的关键"。
杨斌团队与康涅狄格大学、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美国农业部麦迪逊林产品实验室以及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合作者,共同探索了将富含木质纤维素(玉米等作物的茎秆残留物)高效转化为糖类的成本控制方法。
生物质作为丰富的廉价资源,在能源和化学品生产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但其复杂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结构导致的加工成本过高,仍是主要制约因素。
为了实现这一资源的潜力,开发能高效分解复杂聚合物、生产经济型糖源的新型预处理技术至关重要。研究表明,采用氢氧化钾与亚硫酸铵在温和温度(150-180°C)下预处理玉米秸秆,可使纤维素酶解效率提升13倍。
科研人员在论文中详细阐述了该工艺:通过优化亚硫酸铵浓度(10-30wt%)、处理时间(3-9小时)和温度(120-180°C)三因素组合,实现了58.36-59.87%的纤维素回收率,并同步去除37%木质素。预处理后的物料经酶解可获得83-97%的单糖转化率。
通过副产物肥料的经济补偿,研究人员计算出最终糖类生产成本可降至0.28美元/磅(约合4.1元/公斤),与进口低价糖源形成竞争优势。
杨斌指出:"这项专利申请中的工艺不仅为生物精炼厂提供优质发酵糖源,同时产生的富营养副产物可作为土壤改良剂回馈农业,实现零废弃物排放"。数据显示,该工艺副产物肥料含有氮磷钾比例4:1:12,碳氮比优于传统有机肥。
该项目获得美国能源部生物能源技术办公室资助。NREL科学家、项目首席研究员陈晓雯透露:"下一阶段将推进中试规模工艺优化,重点验证连续流反应器(1.5L容积)在14.3wt%固含量条件下的工程放大效果"。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Original written by Seth Truscott.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Shuaishuai Ma, Shiva, Haiying Tao, Jacob Dempsey, Xiaowen Chen, Jinxia Yuan, J.Y. Zhu, Joshua S. Yuan, Le Zhou, Bin Yang.A chemical-recovery-free ammonium sulfite-based alkali pretreatment of corn stover for low-cost sugar production via fertilizer use of waste liquor.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25; 427: 132402 DOI:10.1016/j.biortech.2025.13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