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研究表明,这个撞击器在45亿年前撞击了刚刚形成的地球,它仍然以两个神秘的“斑点”存在于地幔中,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地球科学家。这些团块被称为低剪切速度大区(LLVP),是地震波移动速度比地幔其他部分慢的地方,这表明温度、成分或两者都存在差异 
这些团块合在一起约占地幔的4%。一个在非洲海底,另一个在太平洋海底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加州理工学院的地球物理学家钱媛告诉《生活科学》,月球形成撞击“很可能是这两个斑点起源的一个非常可能的解释”
对于今天(11月1日)发表的新研究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袁与行星科学家合作,模拟了月球形成的撞击,它对地幔的影响,以及撞击体的残余物在未来45亿年内如何在地幔中循环。他们首先发现,地球与火星大小的物体碰撞;可接受的冲击器尺寸—不会融化整个地幔,只有上半部分 
相关:地球上的巨大斑点’地幔可能正在我们的星球附近推动一家“钻石工厂”;袁说:“较低的固体层将捕获撞击器地幔的10%以上。”。这个撞击块“在质量和体积方面,与我们现在在地球上看到的两个地幔团块非常相似。”
地幔环流模型表明,撞击物可以逐渐融入地幔。根据该模型,由于它的密度比地幔高2.5%左右,它会下沉并固化,最终在地幔中稳定下来,但不会融入地核。这也与今天在地幔团块中看到的情况相匹配,地幔团块深度超过1250英里(2000公里),密度比周围环境高出约3%  袁说:“因为它的密度更高,所以它可以在地核-地幔边界以上停留45亿年。” class=“vanillary image block”style=“padding-top:141.45%;”>
icture>
最近的另一项研究也指出,巨大撞击可能解释LLVP,尽管该研究并没有特别涉及月球形成的撞击。这项研究于10月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还模拟了地幔环流,发现很久以前的撞击给地球带来的贵金属可能会留在今天的LLVP中。袁和他的同事在他们的新研究中写道,LLVP可能含有地球历史早期发生的多次撞击的物质 
袁说,地幔团块很重要,因为它们的边界与地幔柱相关联,那里的岩浆比周围地区更热。地幔羽流反过来又与火山活动的热点相关联,包括被称为金伯利岩的携带钻石的喷发2024-01-20
2024-01-20
2024-01-20
2024-01-20
202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