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工程科技

平面可调光学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本站发布时间:2025-06-21 06:37:13
注:部分名称可能翻译不全,如有问题可联系15163559288@163.com

为控制光线,当今使用由玻璃制成的曲面透镜,这些透镜通常呈凹面或凸面,能以不同方式弯折光线。从太空望远镜和雷达系统等高技术设备,到相机镜头和眼镜等日常用品,均可找到此类透镜。但玻璃透镜占用空间,且难以在保持功能的前提下缩小尺寸。

然而借助平面透镜,则有望制造微型光学元件并开拓新的应用领域。这类透镜被称为超透镜,属于光学超表面的范畴——该研究领域发展迅猛且潜力巨大,尽管当前技术仍存在局限。

"超表面的工作原理是在平面上以特定图案排布纳米结构,使其成为光的接收器。每个接收器(或称天线)以特定方式捕获光线,这些纳米结构协同运作即可按需调控光线,"林雪平大学应用物理学教授马格努斯·琼森解释道。

目前存在由金或二氧化钛等材料制成的光学超表面。但主要挑战在于超表面功能无法在制造后调节。学界与产业界均提出功能需求,例如实现超表面的开关控制或动态调节超透镜焦点。

2019年,马格努斯·琼森在有机电子实验室的研究团队证实导电塑料(导电聚合物)可解决这一难题。他们证明这种塑料在光学上能发挥金属功能,可用作构建超表面的天线材料。借助聚合物的氧化还原特性,纳米天线实现了开关功能。然而导电聚合物超表面的性能此前有限,无法与传统材料超表面媲美。

如今,该团队成功将性能提升达十倍。通过精确调控天线间距,纳米结构可借助名为"集体晶格共振"的效应相互增强光相互作用。

"我们的研究表明,导电聚合物制成的超表面有望提供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高性能,"研究第一作者、课题组博士后董庆林(音)表示。

目前该团队已实现红外光可控聚合物天线的制备,但尚未拓展至可见光波段。下一步将开发适用于可见光谱的功能材料。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Linköping University. Original written by Anders Törneholm.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Dongqing Lin, Yulong Duan, Pravallika Bandaru, Pengli Li, Mohammad Shaad Ansari, Alexander Yu. Polyakov, Janna Wilhelmsen, Magnus P. Jonsson.Switchable narrow nonlocal conducting polymer plasm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 16 (1) DOI:10.1038/s41467-025-59764-5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北前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