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前沿信息

银河系中隐藏的恒星系统可能解开暗物质之谜

本站发布时间:2025-09-16 18:00:45
注:部分名称可能翻译不全,如有问题可联系15163559288@163.com

球状星团是由数十万至数百万颗恒星组成的密集集合体,它们环绕星系(包括银河系)运行。与星系不同,球状星团没有暗物质存在的证据,且其恒星在年龄和化学成分上异常一致——这些特征自17世纪被发现以来,一直让科学家对其形成机制争论不休。

萨里大学研究人员采用能追溯宇宙138亿年历史的超高分辨率模拟系统EDGE,首次以空前细节实时观测虚拟宇宙中球状星团的形成过程。模拟揭示了多种形成路径,并意外发现介于球状星团与矮星系之间的新型天体系统——"类球状星团矮星系"。

该研究第一作者、萨里大学数学与物理学院博士后研究员伊桑·泰勒博士表示:

"球状星团的形成机制困扰了我们数百年,现在能为这个谜题增添新的理论背景令人振奋。在EDGE模拟中,我们无需额外设定就能自然呈现其形成过程,这极大提升了模拟的真实性。更激动的是,我们在模拟中发现了一类新天体,并且已在银河系内初步识别出若干候选天体。"

通过与杜伦大学、巴斯大学、赫特福德大学、美国卡内基天文台及自然历史博物馆、瑞典隆德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合作团队利用英国DiRAC国家超级计算机历时数年运行EDGE模拟系统。若在普通笔记本电脑上运行最大规模的模拟,需耗时数十年。这些模拟不仅重现了真实的球状星团和矮星系,还预测了前所未知的天体类别。

传统矮星系通常由暗物质主导,其暗物质含量约为恒星与气体总和的千倍。而新发现的"类球状星团矮星系"观测特征与普通星团相似,却含有可观暗物质——这意味着望远镜可能早已在现实宇宙中发现它们,却被误归类为普通球状星团。这一细微差异使其成为研究暗物质和星团形成的独特样本。

 

银河系已知卫星星系中,"超暗弱"矮星系网罟座II等天体可能是潜在候选者。若获证实,它们将成为寻找宇宙早期原始无金属恒星的理想场所,以及验证暗物质理论模型的新试验场。

萨里大学天体物理学系主任贾斯汀·里德教授指出:

"EDGE项目旨在构建宇宙最小尺度星系的终极模拟——既能追溯138亿年完整历史,又能解析单颗超新星爆发的微观细节。虽然耗费英国国家超算中心数年时间,但收获远超预期。在10光年的分辨率下(足以捕捉单颗超新星效应),我们证实球状星团至少存在两种无需暗物质的形成机制。"

下一步将通过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等设备进行定向观测,并借助即将开展的光谱巡天验证这些类球状星团矮星系的存在。若获证实,将为天文学家提供检验暗物质理论的新途径,并带来发现宇宙第一代无金属恒星的最佳机遇。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University of Surrey.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Ethan D. Taylor, Justin I. Read, Matthew D. A. Orkney, Stacy Y. Kim, Andrew Pontzen, Oscar Agertz, Martin P. Rey, Eric P. Andersson, Michelle L. M. Collins, Robert M. Yates.The emergence of globular clusters and globular-cluster-like dwarfs.Nature, 2025; 645 (8080): 327 DOI:10.1038/s41586-025-09494-x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北前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