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工程科技

Horses 'mane' inspiration for new generation of social robots

本站发布时间:2025-06-21 20:41:14
注:部分名称可能翻译不全,如有问题可联系15163559288@163.com

对于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心理创伤和自闭症的患者而言,马辅助干预疗法(EAIs)为传统谈话疗法提供了一种强效替代方案,这些患者难以仅通过言语表达和调节情绪。

这项在横滨举行的"CHI '25:2025年计算机系统中的人为因素大会"上发表的研究指出,治疗型机器人应展现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而非单向展示友好与顺从。

布里斯托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领衔作者艾伦·威尔解释:"现今大多数社交机器人被设计为顺从且可预测——它们遵循指令并优先考虑用户舒适度。

"我们的研究对此假设提出了挑战。"

在马辅助干预疗法中,个体通过肢体语言和情感能量与马匹沟通。当参与者紧张或情绪失控时,马匹会抗拒其指令。当个体变得平静、清晰且自信时,马匹会做出积极回应。这种"活体镜子"效应帮助参与者识别并调整情绪状态,从而改善内在健康和社会交往能力。

然而,马辅助干预疗法需要经过严格训练的马匹和引导师,导致其成本高昂且难以普及。

 

艾伦继续阐述:"我们发现治疗机器人不应是被动的伴侣,而应像EAI马匹那样成为积极的协作者。

"正如马匹仅在人类平静且情绪稳定时才会回应,治疗机器人在用户焦虑或情绪不稳时应拒绝互动。通过要求用户先进行情绪调节再予以响应,这些机器人能够复制马辅助干预疗法的治疗效果,而非单纯提供安抚。"

该方法有望革新机器人疗法,如同马匹在EAI中的作用,帮助用户发展自我觉察与情绪调节能力。

除治疗领域外,此理念还可能影响教育机器人(用于社交技能开发)、情绪辅导机器人,乃至工作场所压力管理机器人等人机交互领域。

核心问题在于:机器人能否真正复制——或至少补充——人与动物互动的情感深度?未来研究需探索如何通过机器人行为建立信任、培养共情能力及实现精细调节,确保这些机器能以有意义的方式支持情感健康。

艾伦补充道:"下一阶段的挑战在于设计能解读人类情绪并动态响应的机器人——正如马匹所做。这需要在情绪感应、运动动力学和机器学习领域取得突破。

"我们还需考量用机器替代感知生物所涉及的伦理问题:机器人能否真正替代活体马匹的治疗价值?如果可以,如何确保这种互动维持伦理规范、保证疗效并保持情感真实性?"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University of Bristol.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北前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