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基础科学

美国宇航局韦伯望远镜揭示星系碰撞残骸中存在的巨型恒星团块

本站发布时间:2025-07-04 00:16:12
注:部分名称可能翻译不全,如有问题可联系15163559288@163.com

被称为亮红外星系(LIRG)和极亮红外星系(ULIRG)的这类星系在本地宇宙中相对罕见。据亚利桑那大学斯图尔德天文台研究员肖恩·林登介绍,在距地球4亿秒差距(13亿光年)范围内仅发现202个此类星系。这些发现于6月11日在美国天文学会第246次会议上发布。

与银河系等螺旋星系不同,LIRG和ULIRG正处于与其他星系合并的过程中。大多数表现为双星系核或由引力拉伸形成的延伸"尾流"结构。相较于"现代"星系,它们包含"团块"——充满新生恒星的致密区域,其质量远超未进行合并的典型演化星系。

林登指出:"这些星系的团块化特征与现今银河系等美丽螺旋结构截然不同。宇宙学模拟显示,这些团块正是早期宇宙中星系构建的基本单元。"

天文学家关注这类星系,因其能揭示宇宙年轻时期星系频繁碰撞合并的演化历史。

全天空亮红外星系巡天计划(GOALS)为此应运而生。该计划整合斯皮策、哈勃、钱德拉和系外行星探测器等天文台数据,对本地宇宙200多个最明亮红外星系展开全面研究。目前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的红外观测提供了最完整的数据集——这项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进行的巡天具有独特科学价值,成果即将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

"想象百万个太阳在致密区域形成——这类星系中每个都包含数十万个此类团块,"林登描述道。

 

相较而言,银河系最大年轻星团质量仅约1,000个太阳质量,年均新生恒星仅1颗。

林登解释星系碰撞导致恒星形成率激增,产生未合并星系中不存在的巨型团块:"这些团块随时间累积达到惊人质量,要理解其对宇宙时间尺度演化的贡献,必须进行精细研究。"

尽管哈勃望远镜已观测到恒星形成团块,但韦伯望远镜红外穿透能力首次突破尘埃遮蔽,揭示更多细节。

研究结果验证了超算模拟的星系演化模型:典型盘状星系团块较少,恒星形成以小团块为主(如银河系现状);合并事件催生更大更多团块,主导恒星形成过程。

"我们正在本地宇宙发现这些巨型团块,"林登表示,"通过首次对比邻近与遥远宇宙的观测数据,逐步完善演化图景。"

 

解析这些特殊星团的前所未见细节,有助于理解星系演化历程。"观察本地宇宙如同获取百亿年前的宇宙信息,"负责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林登补充道。

早期宇宙密度更高,星系碰撞频繁催生巨型星团。随着宇宙膨胀演化,星系逐渐形成现今成熟的螺旋结构。"宇宙过去更为动荡极端,现正趋于稳定——这也解释了极端星系在本地宇宙几乎绝迹的现象。"

林登指出,该类星系不仅揭示过往,也预示未来: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将在数十亿年后相撞,届时可能触发新一轮大规模恒星形成。"随着星际介质压力增大,银河系形成的星团质量将显著增加。"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University of Arizona.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北前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