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0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一项研究中,中国科学院(CAS)近代物理研究所(IMP)的物理学家及其合作者首次报告了铝-20的观测与谱学研究结果。铝-20是一种先前未知的不稳定同位素,通过罕见的三质子发射过程发生衰变。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近代物理研究所徐晓东副教授表示:"铝-20是迄今发现的最轻铝同位素。它位于质子滴线之外,比稳定的铝同位素少了7个中子。"
研究人员在德国达姆施塔特的GSI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GSI Helmholtz Centre for Heavy Ion Research)的碎片分离器上采用飞行中衰变技术,测量了铝-20衰变产物的角关联,进而发现了此前未知的铝-20原子核。
通过详细的角关联分析,研究人员发现铝-20基态首先通过发射一个质子衰变至镁-19的中间基态,随后镁-19基态通过同时发射两个质子进行后续衰变。铝-20是首个被观测到的三质子发射体,其单质子衰变的子核是双质子放射性核素。
研究人员还发现,铝-20基态的衰变能显著小于由同位旋对称性推断的预测值,这表明铝-20及其镜像核伙伴氖-20可能存在同位旋对称性破缺。
这一发现得到了最先进理论计算的支持,该计算预测铝-20基态的自旋宇称与氖-20基态的自旋宇称存在差异。
徐晓东表示:"这项研究增进了我们对质子发射现象的理解,并为质子滴线外原子核的结构与衰变提供了新洞察。"
迄今为止,科学家已发现超过3300种核素,但其中不足300种是稳定且天然存在的。其余皆为通过放射性衰变的不稳定核素。常见的衰变模式(如α衰变、β-衰变、β+衰变、电子俘获、γ辐射以及裂变)在20世纪中期已被发现。
近几十年来,得益于核物理实验设施和探测技术的巨大发展,科学家在远离稳定线的原子核(特别是缺中子核)研究中发现了若干奇异衰变模式。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单质子放射性(原子核通过发射一个质子衰变)。进入21世纪后,在一些极端缺中子的原子核衰变中观察到双质子放射性。近年来,甚至观测到了更为罕见的三质子、四质子及五质子发射等衰变现象。
这项合作研究包含近代物理研究所、GSI、复旦大学等十余家机构的贡献。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PIFI)、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eadquarters.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X.-D. Xu, I. Mukha, J. G. Li, S. M. Wang, L. Acosta, M. Bajzek, E. Casarejos, D. Cortina-Gil, J. M. Espino, A. Fomichev, H. Geissel, J. Gómez-Camacho, L. V. Grigorenko, O. Kiselev, A. A. Korsheninnikov, D. Kostyleva, N. Kurz, Yu. A. Litvinov, I. Martel, C. Nociforo, M. Pfützner, C. Rodríguez-Tajes, C. Scheidenberger, M. Stanoiu, K. Sümmerer, H. Weick, P. J. Woods, M. V. Zhukov.Isospin Symmetry Breaking Disclosed in the Decay of Three-Proton Emitter Al20.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25; 135 (2) DOI:10.1103/hkmy-yfdk
2025-08-01
2025-08-01
2025-08-01
2025-08-01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