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超过太阳八倍以上的恒星被认为是大质量恒星。它们在快速形成过程中释放出恒星风和辐射,若不能以某种方式克服这种质量损失(或称反馈),就无法形成如此大质量的恒星。有某种机制在为这些恒星提供物质,但它们究竟如何能如此迅速地积累如此多的质量,这一直是个谜。
此前有观点认为,围绕恒星形成的巨大盘状结构——吸积盘——是快速供给年轻恒星物质的主要方式。然而,包括京都大学和东京大学在内的多所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发现了另一种可能性。
通讯作者费尔南多·奥尔金表示:“我们的研究似乎表明,这些结构由气体流束供给,这些气流从大于一千天文单位的尺度输送物质,本质上充当了巨大的气体高速公路。”
基于先前的研究,该团队需要更高的角分辨率来详细观测该系统,因为形成大质量恒星的区域比质量较低的区域更遥远。研究人员利用了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简称ALMA),这是位于智利的一台强大的望远镜,由一组天线构成,可观测毫米波段的尘埃和分子谱线发射。
他们的观测揭示了一颗年轻恒星可能正从两个气体流束获取物质。其中一个流束与恒星的中心区域相连,其速度梯度表明存在旋转并可能向内下落。这表明该流束以高速率携带足够物质,足以抑制年轻恒星的反馈效应,最终导致在中心大质量恒星周围观测到的过度致密区域。
研究团队原本预期会看到一个数百天文单位大小的尘埃盘或环状结构,但他们没有预料到旋臂会如此接近中央源。
奥尔金说:“我们发现了当时被认为是吸积盘的供气流束,但出乎意料的是,那里要么没有吸积盘,要么它极其微小。”
这些结果表明,无论中心恒星周围是否存在吸积盘,气体流束都能输送大量物质来供给恒星形成区,即使存在中心恒星的反馈效应。
接下来,该团队计划通过研究其他区域来扩展研究,以确定这是否是形成大质量恒星的常见吸积模式。他们还计划探测恒星附近的气体,以确定能否证实或排除小型吸积盘的存在。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Kyoto University.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Fernando A. Olguin, Patricio Sanhueza, Adam Ginsburg, Huei-Ru Vivien Chen, Kei E. I. Tanaka, Xing Lu, Kaho Morii, Fumitaka Nakamura, Shanghuo Li, Yu Cheng, Qizhou Zhang, Qiuyi Luo, Yoko Oya, Takeshi Sakai, Masao Saito, Andrés E. Guzmán.Massive extended streamers feed high-mass young stars.Science Advances, 2025; 11 (34) DOI:10.1126/sciadv.adw4512
2025-08-21
2025-08-21
2025-08-21
2025-08-21
2025-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