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农业科技

性别瞬间转换:掌控主动权的鱼类改变性别

本站发布时间:2025-07-01 07:38:54
注:部分名称可能翻译不全,如有问题可联系15163559288@163.com

由解剖学系牵头并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辑》(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的新研究,聚焦于新西兰斑点鱼(或称paketi)。这种鱼类在成年期能响应社会等级结构变化,实现从雌性到雄性的性别转变。

研究发现,当群体中的支配性斑点鱼被移除后,性别转变过程几乎立即启动。

论文第一作者、解剖学系博士生海莉·奎特莫斯(Haylee Quertermous)指出,尽管完整的性别转变需数周时间,但位居次席的鱼只需数分钟便能利用权力真空展现支配行为。

"支配鱼通过快速冲向从属个体展现攻击行为(被称为'冲击'),"她解释道。

"有时支配鱼会与从属鱼发生肢体接触,包括啃咬其尾部和鳍部区域。这类攻击行为通常伴随着从属鱼快速逃离('逃脱')支配鱼的反应。"

尽管她预期在移除支配鱼一小时内能观察到行为变化,但实际转变速度仍远超预期。

 

"在多个实验水箱中,次位鱼的攻击性在支配鱼被移除后仅数分钟内就显著增强。"

她特别强调,斑点鱼从雌性转为雄性时表现的支配行为,并不等同于从典型"雌性"转向"雄性"行为模式。例如小丑鱼等其他变性鱼种是从雄性转变为更具支配地位的雌性。

研究人员发现斑点鱼依据体型建立线性社会等级,体型较大者支配较小个体。

他们试图确定当机会出现时,等级体系中的哪些个体更可能发生性别转变。

结果表明体型较大、地位较高的鱼更易变性;当社会等级被打乱时,次支配地位的鱼能迅速改变行为把握新机遇。

该研究还深入探索了斑点鱼社交互动的神经机制,发现鱼脑中的社会决策网络高度参与支配地位的建立。

 

获得支配地位的鱼,其大脑神经网络与其他等级个体存在显著差异。

负责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卡吉·卡姆斯特拉博士(Dr Kaj Kamstra)表示,这些发现为理解鱼类社会行为与神经过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提供了宝贵见解。

"研究同时凸显了社会环境对塑造个体行为的重要性,揭示了社会行为的进化历程以及大脑机制适应多变社交环境的灵活性。

"这项研究对理解其他物种(包括人类)的社会动态具有更广泛的启示意义。"

该成果可应用于其他通过社会支配地位触发性别转变的鱼类,对新西兰蓝鳕鱼等具有商业价值的物种而言,将为水产养殖和开放水域渔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University of Otago.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Haylee M. Quertermous, Kaj Kamstra, Chloe A. van der Burg, Simon Muncaster, Erica Todd, Christine L. Jasoni, Culum Brown, Neil Gemmell.Behavioural and neural correlates of social hierarchy formation in a sex-changing fish.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25; 292 (2046) DOI:10.1098/rspb.2024.2097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北前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