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农业科技

砂质海岸带中微小缺氧区对氮素流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机制和过程:### 1. **反硝化作用主导的氮移除**砂质海岸含水层中,氧气快速消耗的过渡带形成局部缺氧环境,促使硝酸盐(NO₃⁻)通过微

本站发布时间:2025-07-04 07:32:07
注:部分名称可能翻译不全,如有问题可联系15163559288@163.com

生活在沙粒表面的部分微生物会耗尽周围所有氧气。它们的邻居在缺氧环境中启动适应性机制:利用水体中的硝酸盐进行反硝化作用——这种过程在富氧条件下几乎无法进行。这种发生在富氧砂质沉积物中的反硝化作用,可显著影响海洋系统的氮素流失。

核心发现:

  • 微观缺氧环境:沙粒表面的微生物通过不均匀分布形成缺氧微区。
  • 宏观生态效应:这些微区使邻近微生物能在富氧砂质环境中进行厌氧反硝化。
  • 全球影响权重:该机制贡献了全球硅酸盐陆架砂中高达1/3的氮素流失量。

农业等人类活动导致近海氮输入激增,而微生物通过反硝作用清除了大部分人为氮源。传统理论认为该过程仅发生于缺氧环境,但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海洋微生物研究所通过微流控成像技术揭示了新机制:沙粒表面微生物集群的耗氧活动形成微米级缺氧"口袋",为反硝菌创造生存空间。

显微结构决定宏观功能

研究团队利用微流控成像技术,首次实现了单颗沙粒表面微生物分布与氧动态的可视化。"单颗沙粒栖息着数万微生物,我们区分出相距仅微米的耗氧菌与产氧菌集群",主要作者Farooq Moin Jalaluddin解释道。实验显示,部分微生物群落的耗氧速率超过孔隙水补氧能力,形成传统技术无法检测的缺氧微区。模型推算表明,这些微区内进行的反硝化贡献了富氧砂质环境总反硝量的74%。

全球氮循环的关键汇

渗透性砂质沉积覆盖全球大陆架50%面积,其生态功能具有全球意义。研究团队通过全球数据集推演,发现沙粒表面缺氧微环境驱动的反硝化可承担硅酸盐陆架砂总氮损失的32%。"这构成了人为氮输入海洋的重要汇",合作作者Soeren Ahmerkamp强调。研究还发现,高球形度沙粒表面凹陷结构(类似高尔夫球纹理)最有利于微生物定殖与溶质交换,这类形态特征通过促进孔隙水对流显著提升反硝效率。

引用文献索引: 碳酸盐砂粒孔隙内的硝化与反硝化耦合机制研究(Copernicus Publications, 2020) 单颗粒砂表面缺氧微环境对氮损失的贡献量化(Nature, 2025) 砂粒物理特性对微生物呼吸与反硝化的调控(Nature, 2023) 渗透性沉积物中好氧反硝化的动态机制(Core.ac.uk, 2019) 沉积物异质性对氧消耗的二维数值模拟(Academia.edu, 2025) 硅酸盐砂作为现代海洋硅源的新认知(Frontiers, 2019) 河流硅源对全球海洋硅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模型研究(Copernicus Publications, 2011)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arine Microbiology.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Farooq Moin Jalaluddin, Soeren Ahmerkamp, Hannah K. Marchant, Volker Meyer, Klaus Koren, Marcel M. M. Kuypers.Microenvironments on individual sand grains enhance nitrogen loss in coastal sediments.Scientific Reports, 2025; 15 (1) DOI:10.1038/s41598-025-00755-3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北前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