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超加工食品(UPF)摄入与血压、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腰围及体质指数(BMI)等风险因素的关系。
这项研究是加拿大首个利用基于人群的可靠生物标志物数据探讨该关联的研究。团队分析了来自加拿大各地6,000多名成年人的数据,覆盖不同年龄、健康状况和社会经济背景的群体。研究对象完成了加拿大卫生部与统计局联合开展的"加拿大健康测量调查"问卷,并接受了移动诊所的现场评估。
数据显示:UPF摄入量最高的人群多为男性,呈现收入水平较低、教育程度较低、蔬果摄入量较少等特征。与UPF摄入最低组相比,该组BMI指数平均增加1.2kg/m²,腰围增加3.5cm,收缩压升高2.1mmHg,胰岛素和甘油三酯水平分别提高16%和19%。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调整BMI后,UPF摄入与多数心脏代谢风险指标的关联依然显著。这表明超加工食品可能通过体重增加以外的机制(如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和代谢调节异常)影响健康——这些均是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经典预测因子。该关联甚至在调整体力活动、吸烟、总食物摄入量及收入教育等社会经济因素后仍然存在。
研究发现UPF摄入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呈强正相关,后者是肝脏响应炎症产生的标志物,同时白细胞计数也显著增加。论文通讯作者、运动机能学系副教授Anthea Christoforou指出:"这两个生物标志物表明这些食品正在引发身体的炎症反应,某种意义上,机体将这些成分识别为非食物类异物"。
UPF通常指即食预包装食品,具有高钠、高糖、不良脂肪富集的特征,同时缺乏膳食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其便利性、强营销属性和时间成本优势,可能加剧低收入群体消费倾向,扩大健康不平等。研究显示,加拿大受试者日均UPF摄入量超过3份,最高消费组达6份,这可能正在替代蔬果等健康食品。
研究共同作者Angelina Baric强调:"超加工食品的健康风险在所有社会经济群体中持续存在,虽然部分人群暴露程度更高,但风险与收入教育水平无关,这凸显了需要制定普惠性食品政策"。当前加拿大卫生部已在其膳食指南中建议限制加工食品摄入,并开始制定全国性UPF管控策略。
该团队未来计划开展儿童加工食品消费模式研究,探索女性生育健康(月经初潮、生育力及更年期)与UPF的关联,同时深入解析UPF诱发炎症和代谢紊乱的生物学机制。研究人员还将重点考察价格因素和食品环境对UPF消费的驱动作用,以构建更公平的公共卫生干预框架。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McMaster University. The original text of this story is licensed under a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 Derivs 2.5 Canada (CC BY-ND 2.5 CA).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Angelina Baric, Vasanti S. Malik, Anthea Christoforou.Ultra-processed food consumption and cardiometabolic risk in Canada: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the Canadian health measures survey.Nutrition & Metabolism, 2025; 22 (1) DOI:10.1186/s12986-025-00935-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