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加工食品的特点是高糖、高盐和其他非营养成分,表现出低营养密度但高热量含量,”中国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医学博士(MD)肖刘(音译)表示,“这些产品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导致不良健康后果,包括但不限于血脂谱失调、肠道微生物群组成改变、肥胖症促进、全身性炎症诱导、氧化应激加剧以及胰岛素敏感性受损。”
这项系统性综述纳入了41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涵盖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评估了2024年4月之前深加工食品与健康结局之间的关联。综合来看,这些研究共涉及来自普通人群的8,286,940名18岁或以上的成年患者(男性占30.8%,女性占69.2%)。
所有纳入的研究均使用Nova食品分类系统将深加工食品定义为由天然食品或其他有机成分衍生的工业化制造食品。这些产品经过广泛的多阶段加工,通常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剂,包括防腐剂、着色剂和风味增强剂。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深加工食品的常见例子包括商业化生产的面包、含糖饮料、薯片、巧克力糖果、糖果、包装饼干等。
研究发现深加工食品的摄入与高血压、心血管事件、癌症、消化系统疾病和全因死亡率相关。每日额外增加100克深加工食品摄入,与高血压风险高14.5%、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5.9%、癌症风险增加1.2%、消化系统疾病风险高19.5%以及全因死亡风险高2.6%相关。研究人员还观察到肥胖/超重、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抑郁/焦虑的风险增加。
研究人员使用推荐意见分级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评估纳入分析的证据质量。GRADE评估表明,除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的证据质量为低确定性外,大多数结局的证据质量为高到中等确定性。
“临床医生应明确解释,深加工食品通常富含添加糖、钠和不健康脂肪,而纤维、必需维生素和其他保护性营养素含量低。这种营养失衡导致了广泛的不良健康结局,”刘博士说,“新出现的证据表明,深加工食品摄入量与负面健康结局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这意味着摄入的深加工食品越多,健康风险越大。因此,减少深加工食品的摄入,即使是适度的减少,也可能带来可衡量的健康益处。”
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政府可以考虑采取措施以减少深加工食品的消费并减轻相关的健康影响。刘博士表示,一些建议的措施包括建立严格的食品标签法规,要求制造商提供明确且全面的成分披露——特别是详细说明深加工食品中存在的所有添加剂。临床医生也应鼓励患者逐步减少深加工食品的摄入,用更有营养、加工程度最低的食品替代它们。
尽管该研究因深加工食品的不同定义而在普适性和可比性方面存在局限,但刘博士表示,研究结果不仅关乎应避免什么,也关乎应提倡什么。他指出,新出现的证据已将健康益处与天然食品、简单成分以及文化适宜的健康饮食模式(如地中海饮食或得舒饮食)联系起来。关于这一主题还需要更高质量的研究。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2025-08-02
2025-08-02
2025-08-02
2025-08-02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