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农业科技

了解盐使用中的文化差异可能有助于降低摄入量

本站发布时间:2025-08-17 00:29:11
注:部分名称可能翻译不全,如有问题可联系15163559288@163.com

摄入过多钠会增加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美国成年人日均钠摄入量约3400毫克,主要来自预制食品,如披萨、墨西哥卷饼、冷切肉、罐头汤和面包。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一个6英寸意大利潜艇三明治(含面包、火腿、奶酪、萨拉米香肠和辣香肠)的钠含量约达3110毫克。

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2300毫克(约一茶匙盐)。高血压患者理想摄入量应控制在1500毫克。每日减少1000毫克钠摄入就能显著改善血压和心脏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将减钠列为应对心脏病等慢性病最具成本效益的策略之一,"该研究主要作者、哈佛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博士后Jessica Cheng博士指出,"高钠摄入还会影响肾病等非心脏疾病。为降低不同人群的钠摄入量,研究人员、医疗专业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应帮助公众了解包装食品、餐馆菜肴、家常菜和食盐中的钠含量,并提供减盐方法。"

本研究采用2017-2020年(疫情前)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评估不同族裔的钠摄入差异。研究人员特别针对亚裔美国人"烹饪米饭加盐"的数据库假设进行了验证分析。

主要研究发现:

  • 披萨、汤类和鸡肉是所有族裔共同的钠主要来源
  • 亚裔成年人14%的日均钠摄入来自四种特色食品:大豆调味品(酱油)、鱼类、炒饭/捞面、以及含酱油的炒菜酱料
  • 墨西哥裔成年人的特色高钠食品包括:玉米卷饼、玉米粉蒸肉、墨西哥炸卷、普普沙饼、油炸玉米饼、奶酪馅饼、法吉塔等传统混合菜肴
  • 黑人成年人主要钠来源包含鸡肉饼、鸡块和鸡柳等加工食品
  • 67%黑人成年人尝试减钠(白人仅44%),35%收到医生减钠建议(亚裔仅18%)
  • 亚裔烹饪用盐率最高,但餐桌加盐率最低
  • 修正"米饭加盐"假设后,亚裔日均钠摄入量减少约325毫克

"过去十年我们可能高估了亚裔的钠摄入量,"同时任职麻省总医院的Cheng博士解释,"早期研究认为亚裔钠摄入量最高,但该结论基于米饭加盐的假设。实际上并非所有亚裔群体烹饪米饭都会加盐。若不添加食盐,他们的钠摄入量其实是各族裔中最低的。"

Cheng建议通过多样化饮食增加富钾食物(如蔬菜)来帮助降压:"不必完全戒掉披萨,可减少食用频率或自制低钠版本——使用自制面团、低钠奶酪和番茄酱。"

 

她还推荐考虑代盐产品:"世卫组织建议无肾病的成年人选用含钾低钠代盐。但2017-2020年数据显示,仅4%美国成年人使用代盐,尽管其超市普及且价格亲民。肾功能异常或服用影响肾功能药物者需咨询医生。"

美国心脏协会专家Stephen P. Juraschek博士指出:"过量钠摄入是美国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本研究揭示了不同文化群体的钠摄入差异,这对制定个性化减钠方案至关重要。"这位未参与研究的哈佛医学院副教授强调,干预措施需考虑群体差异。

研究存在若干局限:依赖24小时饮食回忆法可能存在记忆偏差;食物份量估算和隐蔽添加物(如汉堡酱料)易被漏报;且未细分亚裔子群体。尽管将"西班牙裔"分为"墨西哥裔"和"其他西语裔",但后者未进一步细分。

研究设计与背景:

  • 族裔信息由参与者自报
  • 采用2017-2020年3月(疫情前)NHANES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
  • 通过24小时饮食回忆法收集膳食信息
  • 参与者自报餐桌用盐类型(碘盐、海盐、调味盐、低钠代盐)及使用频率
  • 近所有参与者自报烹饪用盐频率(从不、很少、偶尔、经常)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Jessica Cheng, Anne N. Thorndike, Stella Yi.Racial and Ethnic Differences in Sodium Sources and Sodium Reduction Behaviors Among US Adults: NHANES 2017 to 2020 Prepandemic.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25; DOI:10.1161/JAHA.124.037997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北前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