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是全球贩运最严重的野生哺乳动物。这种独居、食虫的动物体型约如大型家猫*,以其备受推崇的角蛋白鳞片而闻名——这是传统中药的重要成分。
现存八种穿山甲均面临灭绝威胁,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其中三种亚洲穿山甲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随着亚洲穿山甲数量急剧下降,尼日利亚向亚洲出口穿山甲鳞片的现象激增。尽管在尼日利亚猎杀穿山甲属非法行为,但这个西非国家现已成为全球穿山甲产品非法贸易的最大枢纽。
然而,发表在《自然·生态与演化》期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尼日利亚约98%的穿山甲被捕杀的首要目的是获取肉食,其中约三分之二的鳞片被直接丢弃。
剑桥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尼日利亚克罗斯河森林地区的33个地点收集了逾800名猎人和贸易商的数据,主要时间跨度为2020至2023年。保护主义者估计,在此期间该地区每年约有21,000只穿山甲被捕杀。
几乎所有穿山甲都是在"机会性"捕获或普通狩猎行程中(97%)被捕,而非专门猎捕,且主要目的是获取肉食(98%)。约71%的穿山甲被猎人自行食用,27%作为食物在当地流通。
考虑到其潜在的海外价值,令人惊讶的是约70%的鳞片被丢弃,仅有不到30%被转售。但研究人员计算发现,在尼日利亚当地市场,单只穿山甲的肉价是鳞片价格的3-4倍。
研究第一作者、盖茨剑桥学者查尔斯·埃莫戈尔博士表示:"尼日利亚港口查获数千公斤穿山甲鳞片,给人造成国际鳞片需求是西非穿山甲猎捕主因的假象。"埃莫戈尔在剑桥大学动物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进行了此项研究。
"当我们实地走访尼日利亚穿山甲最大栖息地克罗斯河森林周边的猎人与贸易商时,明显发现肉食需求才是几乎所有穿山甲猎杀行为的驱动力。"
"我们发现专门针对穿山甲的狩猎几乎不存在。多数穿山甲是被进行常规狩猎的猎人捕获,"现为施密特科学研究员、任职于英国剑桥与美国哈佛的埃莫戈尔补充道。
"约三分之一穿山甲属于机会性捕获,通常发生在人们田间劳作时。穿山甲遇险时会蜷缩成球状,这不幸地使其极易被捕。"在频繁狩猎者中,最普遍的捕获方式被证实是徒手拾取。
尽管埃莫戈尔指出传统医药市场的需求正在加剧非洲穿山甲数量下降——其先前研究表明,仅2010至2021年间尼日利亚当局截获的鳞片就达190,407公斤,相当于约80万只穿山甲死亡——但早在被贩运至亚洲前,穿山甲已在西非遭长期利用。
在尼日利亚部分地区,穿山甲肉被视为珍馐,常为孕妇购买以期孕育强壮婴儿。埃莫戈尔团队就"适口性"调查了猎人及克罗斯河居民:要求他们对当地食用的近百种动物(从家养牛肉、鸡肉到鲶鱼、猴子和羚羊)进行美味度排序。
三种主要非洲穿山甲物种被评为最佳肉质,平均得分近九分(满分十分),其中大穿山甲被认为是该地区最鲜美的肉食。
"穿山甲面临致命的复合威胁,"埃莫戈尔指出。"它们易被捕猎、繁殖缓慢、肉质鲜美,且在传统医药中被错误认为具有疗效。此外,它们的森林栖息地正遭破坏。"
埃莫戈尔的研究促使他于2021年创立"穿山甲守护者联盟"(Pangolino),这是一个由志愿者、科学家及穿山甲爱好者组成的全球网络,致力于拯救这一濒危物种。他强调针对肉食驱动型穿山甲贸易的政策干预成本可能低于国际鳞片市场。
措施应包括反盗猎巡逻及聚焦粮食安全的社区计划。通过穿山甲守护者联盟,埃莫戈尔正在尼日利亚东南部四个社区试点干预措施:协助制定禁止猎杀穿山甲的地方法规,并对守法行为给予经济奖励。
合著者、剑桥大学动物学系安德鲁·巴姆福德教授表示:"显然在设计任何干预措施时,我们必须准确掌握猎人的动机。这正是此类研究对有效保护濒危物种至关重要的原因。"
尽管最新研究聚焦尼日利亚,但研究人员表示其穿山甲猎捕与消费数据与喀麦隆、加蓬等国情况吻合——暗示这些模式可能遍布非洲。
埃莫戈尔在尼日利亚濒危白腹穿山甲与黑腹穿山甲的家园——克罗斯河国家公园边缘长大,自幼接触野生动物。但童年时期他仅见过死亡穿山甲,直至二十五岁左右才首次遇见活体。
"若失去穿山甲,我们将失去8000万年的演化历史,"埃莫戈尔表示。"穿山甲是唯一有鳞哺乳动物,其祖先存在于恐龙仍遍布地球的时代。"
该研究由剑桥大学、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穿山甲保护网络、华盛顿大学、国际林业研究中心、国际关怀组织以及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大学和肯特大学组成的国际团队完成。
备注:
*该体型描述适用于部分非洲物种(如白腹穿山甲),而大穿山甲体重可达30公斤。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University of Cambridge.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2025-08-31
2025-08-31
2025-08-31
202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