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发表在《皇家学会开放科学》的研究表明,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杀菌剂之一氯噻啉即便在食物中常规检测到的最低浓度水平,也会显著影响昆虫的繁殖和生存。麦考瑞大学博士生达什卡·迪萨瓦指出:"即使是极低浓度,也会对我们测试的果蝇繁殖能力造成巨大冲击",这种效应可能通过影响雌雄双方的生育力,对种群规模产生长期连锁反应。
实验显示,当果蝇(黑腹果蝇)暴露于蔓越莓到酿酒葡萄等农产品残留水平的氯噻啉时,最低剂量组已出现37%的产卵量下降。令人意外的是,剂量-效应关系呈现非线性特征——小剂量即可引发强烈负面效应,而非预期中的渐进式影响。这一发现与网页2对海鞘胚胎发育的研究结果相似,均显示低浓度干扰胚胎形成而高浓度直接阻断发育。
该杀菌剂在美国广泛应用于番茄(32%使用率)、马铃薯(28%)、花生(19%)等作物,并在高尔夫球场等景观草坪管理中使用。尽管欧盟自2019年起基于致癌风险已禁止其使用,但澳大利亚仍允许在果园和葡萄园中预防性施用。
研究揭示了现有农药监管体系的三个关键缺陷:
昆虫种群衰退证据链正逐步完善:网页25显示德国自然保护区飞虫生物量27年下降76%,网页27指出北美帝王蝶种群20年萎缩85%。但网页26提醒需警惕"昆虫末日"叙事夸大风险,因现有监测存在地理(欧洲占比71%)和类群(鳞翅目占38%)偏差。
研究者建议采用动态施药策略:通过延长处理间隔期(如从7天延长至14天)维持防治效果的同时,为传粉昆虫创造种群恢复窗口。这种方案在网页14提及的农业政策框架整合实验中,已成功协调生产与生态保护目标。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Macquarie University.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Darshika M. Dissawa, Ines Boyer, Fleur Ponton.Chlorothalonil exposure impacts larval development and adult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2025; 12 (6) DOI:10.1098/rsos.250136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