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美国冬季总体持续变暖,极端寒流仍以惊人强度侵袭美国大片地区。最新研究揭示关键线索:答案可能隐藏在距地表16公里以上的平流层环流模式变化中。
这项国际研究团队由希伯来大学Chaim Garfinkel教授、马萨诸塞大学Laurie Agel博士和Mathew Barlow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及大气与环境研究所(AER)Judah Cohen教授、AER机构Karl Pfeiffer、伍德威尔气候研究中心Jennifer Francis教授、莱比锡大学Marlene Kretchmer教授组成。发表在《科学进展》的研究揭示了平流层极涡(环绕北极的高空冷空气带)的两种特定形态如何触发美国不同地区的极端寒潮。
研究人员表示:"公众常在严冬听说'极地涡旋',但我们希望深入探究这种涡旋变化如何影响极端低温的时空分布。"
两种涡旋模式 两种气候影响
研究团队辨识出极涡的两种显著变异形态,均与科学家所称的"拉伸涡旋"相关——这种扭曲位移的环流模式会导致地面异常天气:
这两种形态均与大气行波全球传播方式的变化相关,本质上是通过改变急流路径迫使北极冷空气大规模南下。
低温区的西向迁移
最引人注目的发现是:2015年以来美国西北部冬季持续降温,与整体变暖趋势逆向而行。研究人员将此归因于西向涡旋模式频发,这种现象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负相位增强同步出现——ENSO是关键的全球气候驱动因子。
研究者强调:"气候变化并非单纯表现为全域持续升温,还包括极端天气空间分布的复杂化与反直觉转变。"
研究价值
这些发现解释了蒙大拿州、大平原乃至得克萨斯州(如2021年2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保险损失的寒潮)近年出现的极端低温事件,同时其他区域冬季可能趋于温和。理解平流层对天气模式的调控机制可提升长期预报能力,助力城市电网、能源系统和农业部门更好应对冬季极端天气——即使在全球整体变暖背景下。
本研究由美国NSF-BSF基金资助,项目负责人为希伯来大学Chaim Garfinkel教授和AER/MIT的Judah Cohen教授。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Laurie Agel, Judah Cohen, Mathew Barlow, Karl Pfeiffer, Jennifer Francis, Chaim I. Garfinkel, Marlene Kretchmer.Cold-air outbreaks in the continental US: Connections with stratospheric variations.Science Advances, 2025; 11 (28) DOI:10.1126/sciadv.adq9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