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科学家在培养皿中用干细胞生成神经细胞进行实验时,无法充分考虑到其巨大的多样性。此前研究人员仅开发出在体外培养数十种不同类型神经细胞的方法,主要通过基因工程或添加信号分子激活特定细胞信号通路实现。然而,这远未达到真实存在的数百甚至上千种神经细胞类型的多样性水平。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Barbara Treutlein教授指出:"干细胞衍生的神经元常被用于疾病研究,但研究者往往忽略了这些神经元的具体类型。对于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疾病模型的建立,必须考虑特定神经元亚型的作用机制。"
系统性筛选实现突破
研究团队通过系统性实验成功生成超过400种神经元类型,为基于细胞培养的精准神经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他们采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培养体系,结合遗传调控与形态发生素组合处理,在近200种实验条件下实现了细胞命运调控。
形态发生素作为胚胎发育的关键调控因子,通过浓度梯度形成空间模式决定细胞定位。实验中使用的七种形态发生素组合,模拟了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空间信号传导机制,成功诱导出具有不同功能和形态特征的神经元亚群。
研究团队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形态学分析和电生理检测等多维度验证,确认生成的神经元类型包括外周神经系统细胞、大脑不同区域特异性细胞(如痛觉感受、温度感知和运动调控神经元等)。通过与大脑神经元数据库比对,建立了体外模型与体内细胞的对应关系。
体外神经元模型的应用前景
尽管尚未涵盖所有神经元类型,该技术已显著扩展了可用细胞类型库。研究人员计划将其应用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模型的构建:
当前主要挑战在于实验条件优化,需要解决多种神经元混合生成的问题。研究团队正致力于通过精准调控信号通路组合与时间窗口,实现单一细胞类型的特异性诱导。这将为构建高纯度疾病模型和细胞治疗产品奠定基础。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ETH Zurich.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Hsiu-Chuan Lin, Jasper Janssens, Benedikt Eisinger, Philipp Hornauer, Ann-Sophie Kroell, Malgorzata Santel, Maria Pascual-Garcia, Ryoko Okamoto, Kyriaki Karava, Zhisong He, Marthe Priouret, Manuel Schröter, J. Gray Camp, Barbara Treutlein.Human neuron subtype programming via single-cell transcriptome-coupled patterning screens.Science, 2025; 389 (6756) DOI:10.1126/science.adn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