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学术评估结果在一天中呈现系统性变化,通过率在中午前后达到明显峰值,"墨西拿大学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主任、发表在《心理学前沿》期刊上的文章第一作者卡梅洛·马里奥·维卡里奥教授表示。"与清晨或傍晚相比,学生在上午晚些时候更有可能通过考试。"
维卡里奥补充道:"我们认为这种模式可能延伸至求职面试或任何全天安排的评估流程。我们非常有兴趣探究招聘决定的公平性或结果是否也会随时间波动。"
时机决定一切
这项研究的灵感来源于此前关于法官更可能在用餐休息后或开庭初期做出有利于被告裁决的研究。然而,这可能受到不同时段审理案件类型差异的影响。因此研究人员转而分析比法律判决更具主观性的口试。如果时间确实影响人类判断,大规模考试成绩数据应能体现这种规律。
"意大利大学的口试按固定时间表进行,通常每名学生持续10至30分钟,"维卡里奥解释道。"考试没有标准化格式:教授根据课程内容提问并当场评分。由于不可预测性和对学业发展的重大影响,这些考试可能带来高度压力。"
墨西拿大学的数据库使研究人员能够获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期间的考试成绩。他们收集了680位考官在1,243门课程中进行的104,552次评估的时间、日期和结果。研究人员还利用单次考试授予的学位学分数量来衡量考试难度,从而排除难度因素,专门统计分析不同开考时间对通过率的影响。
突破曲线规律
研究发现整体通过率仅为57%。通过率呈钟形曲线分布,正午达到峰值:11点或13点参加考试的通过率无显著差异,但在8点或9点、15点或16点应试的通过率较低。清晨和傍晚的通过概率基本持平。
"这些发现具有广泛意义,"研究合著者、博洛尼亚大学的亚历西奥·阿文南蒂教授评论道。"它们揭示了常被决策场景忽视的生物节律如何微妙而显著地影响高风险评估的结果。"
虽然研究未能确定该现象背后的机制,但正午通过率峰值与认知能力在上午逐步提升、午后开始下降的证据相符。学生精力水平下降可能导致专注力减退,影响临场发挥。教授们也可能经历决策疲劳,从而评分更严苛。
同时,清晨成绩较差可能源于生物钟类型冲突。20岁出头的群体通常属于夜猫子型,而40岁以上人群多为晨型人。当教授处于最警觉状态时,学生的认知敏锐度可能恰处低谷。
"为抵消时辰效应,学生可采取保障优质睡眠、避免在个人'低谷期'安排重要考试、应试前进行心理调适等策略,"维卡里奥建议。"对教育机构而言,推迟上午考试时段或将关键评估集中在上午晚些时候可能改善结果。"
但需要更多研究来全面理解时间因素如何影响学生表现,并开发提升评估公平性的方法。
"尽管我们控制了考试难度,但不能完全排除其他未测量因素的影响,"论文通讯作者、墨西拿大学的马西莫·穆恰迪教授表示。"我们无法获取学生或考官层面的详细数据,如睡眠习惯、压力水平或生物钟类型。因此我们鼓励后续研究采用生理或行为测量手段来揭示深层机制。"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Frontiers.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Carmelo M. Vicario, Michael A. Nitsche, Chiara Lucifora, Pietro Perconti, Mohammad A. Salehinejad, Francesco Tomaiuolo, Simona Massimino, Alessio Avenanti, Massimo Mucciardi.Timing matters! Academic assessment changes throughout the day.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5; 16 DOI:10.3389/fpsyg.2025.1605041
2025-08-01
2025-08-01
2025-08-01
2025-08-01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