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前沿信息

大脑总把万物看成面孔——科学界刚刚揭秘原因

本站发布时间:2025-08-01 20:47:18
注:部分名称可能翻译不全,如有问题可联系15163559288@163.com

若您曾在日常物品中察觉到人脸或类人表情,您可能经历过面孔空想性错视现象。萨里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这种现象如何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未来或可被广告商用于产品推广。

这项发表于《i-Perception》的研究,比较了两种引导注意力的机制差异:一是视线回避(当受试者避开他人眼睛或面部时的目光转移),二是空想性错视(在物体中感知到类人脸孔)。

研究人员对54名参与者进行了四项"视线提示任务"实验,测量注意力受他人视线方向影响的程度。结果发现,参与者对视线回避和空想性错视的出现均会产生持续性注意力转移。

然而两者的底层作用机制截然不同:视线回避主要吸引我们关注眼部区域,而空想性错视则通过其"面部"整体结构吸引注意,因此引发更强烈的反应和关注。

萨里大学认知神经科学讲师傅迪博士表示:

"研究表明真实面孔的视线回避和物体中的感知面孔都能引导视觉焦点,但通过不同神经通路实现。真实面孔处理依赖特定特征(如眼部方向),而类人物体则通过整体结构及其'类眼特征'的位置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更强的注意力响应。"

该发现或具超越认知科学的应用价值。傅博士补充道:

"研究成果在商品广告等领域具有实践意义。广告商可在设计中融入具有突出类眼元素的拟脸结构,以此提升消费者注意力并增强产品记忆印象。"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University of Surrey.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Ziwei Chen, Mengxin Wen, Xun Liu, Di Fu.How face-like objects and averted gaze faces orient our attention: The role of global configuration and local features.i-Perception, 2025; 16 (4) DOI:10.1177/20416695251352129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北前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