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发表在《消化道》(Gut)期刊上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开发血液检测方法,并指向一种潜在的新疗法。
进食时,肝脏会释放胆汁酸分解脂肪,使其能被人体吸收。胆汁酸被释放到小肠上端,然后在小肠下端被重新吸收回体内。
然而,约每100人中就有1人受一种称为胆汁酸腹泻(也称为胆汁酸吸收不良)的病症影响,即胆汁酸未被正常重吸收而进入大肠(结肠)。这可能引发突发性水样腹泻,患者面临失禁风险。
胆汁酸腹泻难以诊断,因为目前尚无常规临床血液检测方法。许多患者被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IBS),这是多种病症的统称。据估计约20人中就有1人患有IBS,其中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中约三分之一存在未确诊的胆汁酸腹泻。
此前小鼠研究表明,存在于结肠远端和直肠细胞中的肠道激素胰岛素样肽5(INSL5)可能在慢性腹泻中起作用。当这些细胞受到胆汁酸刺激时,会释放INSL5。
剑桥大学代谢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这种激素是否也是人类慢性腹泻的诱因。这得益于合作方礼来制药公司开发的新型抗体检测技术,该技术能测量微量INSL5。
阿德莱德大学此前一项旨在探索如何触发肠道激素GLP-1(减肥药物作用靶点)释放的研究发现,给健康志愿者使用胆汁酸灌肠剂会触发GLP-1释放,但意外导致腹泻。剑桥团队分析该研究样本时发现,胆汁酸灌肠使INSL5水平暂时激增——INSL5水平越高,志愿者如厕需求越急迫。这证实INSL5可能在慢性腹泻病例中发挥作用。
当团队分析伦敦帝国学院Julian Walters教授提供的胆汁酸腹泻患者样本时发现:健康志愿者体内几乎检测不到INSL5,而患者体内水平显著升高。此外,INSL5水平越高,粪便样本越稀薄。
研究第一作者、剑桥大学Chris Bannon博士表示:"这一发现令人振奋,它表明该激素在这种被误解的疾病症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若INSL5水平仅在此类患者中升高,意味着我们有望开发血液检测来辅助诊断胆汁酸腹泻。
"慢性腹泻患者就医时,医生通常会检测食物不耐受、排除感染或寻找炎症迹象。虽然微生物组研究备受关注,但肠道激素却被忽视。然而越来越清楚的是,肠道激素对肠道健康和体重管理等具有重要作用。"
INSL5也提供了潜在治疗靶点。Bannon博士团队从诺丁汉大学Robin Spiller教授处获得更多样本——这些样本来自接受过抗呕吐药昂丹司琼(已知可阻断小鼠体内INSL5作用)治疗的IBS患者。剑桥团队分析显示,约40%已排除胆汁酸吸收不良的患者仍出现INSL5水平升高,且这些患者对昂丹司琼反应最佳。
昂丹司琼的确切疗效机制尚不清楚,但已知副作用是便秘。团队将进一步研究,希望能重新定位该药物或开发更优疗法。胆汁酸腹泻通常采用胆汁酸螯合剂治疗,但仅对约三分之二患者有效。
Bannon博士补充:"常有人问为何存在导致腹泻的激素?我认为它像一种毒素传感器。胆汁酸不应存在于结肠——它会刺激结肠且对微生物组有毒。机体存在能检测毒素并帮助排毒的机制是合理的。但当它持续被胆汁酸触发时,就会引发剧烈症状。"
Bannon博士是剑桥大学代谢科学研究所Fiona Gribble教授和Frank Reimann教授团队的临床研究员。
该研究获得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和威康信托基金会支持,并得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剑桥生物医学研究中心额外资助。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University of Cambridge.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Christopher A Bannon, Julian R F Walters, Tongzhi Wu, Richard G Kay, Austin Punnoose, Robin C Spiller, Jonathan Wilson, Petra Verdino, Peter Barker, Keith Burling, Michael Horowitz, Christopher K Rayner, Alexander C Ford, Frank Reimann, Fiona M Gribble.Insulin-like peptide 5 is released in response to bile acid in the rectum and is associated with diarrhoea severity in patients with bile acid diarrhoea.Gut, 2025; gutjnl-2025-335393 DOI:10.1136/gutjnl-2025-335393
2025-08-04
2025-08-04
2025-08-04
202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