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假设双足行走的出现是因为我们离开树木后需要穿越开阔稀树草原,"《生态与演化前沿》期刊论文的第一作者、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Rhianna Drummond-Clarke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即使生活在开放栖息地,安全有效地在树冠层移动对于大型半树栖猿类仍然至关重要。适应树栖而非地面生活的特征,可能在塑造人类谱系早期演化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栖息地与饥饿
伊萨河谷被划分为河岸周边的少量茂密森林和开阔林地。黑猩猩在旱季更频繁地在林地觅食,此时该区域提供更多食物。它们的栖息地和饮食与某些早期人族动物相似,这意味着其行为可能为这些已灭绝人族的生活提供线索。
"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与森林黑猩猩相比,伊萨河谷黑猩猩在树上移动的时间同样长,"Drummond-Clarke解释道。"我们想验证是否它们的觅食方式能解释这种意外的高度树栖性。稀树草原镶嵌带的特点是树木分布更为稀疏,因此我们假设:当下一棵树距离较远时,调整行为以在树上高效觅食将特别有利。"
研究人员在旱季监测伊萨群落成年个体,观察它们在树上的觅食行为和饮食内容。记录了树木的尺寸、高度、形态以及树枝的数量和大小。
伊萨黑猩猩主要食用果实,其次是树叶和花朵——这些食物位于树枝末端,因此黑猩猩需要具备攀爬能力才能安全获取。它们在更大且提供更多食物的树上花费更长时间觅食。最长的觅食时段以及为通过纤细末端树枝而采取的最专业行为,出现在具有大型开放树冠且食物丰富的树上:或许充足的食物值得额外投入时间和精力。类似的营养收益与获取代价之间的权衡关系,也能解释为何黑猩猩在食用营养丰富但难以获取的种子时会在树上停留更久。
快速移动
由于体型相对较大,黑猩猩在树间移动并非通过攀爬细枝,而是悬挂在树枝下方,或直立身体并用双手抓住邻近树枝。尽管这些"安全"行为传统上被认为与茂密森林中的觅食相关,但本研究表明它们对在稀树草原镶嵌带觅食的黑猩猩同样重要。
"我们认为双足步态在转向开放栖息地后仍在树上持续演化,"Drummond-Clarke指出。"对大型猿类的观察研究表明,它们能在地面行走几步,但最常在树上使用双足行走。早期人族亲属采用这种可抓握树枝增强平衡的双足行走方式具有逻辑必然性。若伊萨河谷黑猩猩可作为合适模型,那么悬挂和双足行为对于大型果食性半地面人族在开放栖息地生存可能至关重要。"
但研究人员强调,需要更多化石证据及针对黑猩猩觅食不同方面的研究来验证该理论。
"本研究仅关注旱季觅食行为,"Drummond-Clarke提醒道。"探究雨季是否保持相同模式将很有意义。还需要分析食物营养价值和整体食物可用性,以验证我们的假说——在开放栖息地中,于大型树木上长时间觅食特定食物的策略具有能效优势。
"重要的是,这仅是单一黑猩猩群落。未来对其他生活在干旱开放栖息地的黑猩猩进行研究,对判别这些模式究竟是稀树草原镶嵌带的普遍信号还是伊萨地区独有现象至关重要。"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Frontiers.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Rhianna Charlotte Drummond-Clarke, Susan Chege Reuben, Fiona Stewart, Alex Kenneth Piel, Tracy L Kivell.Foraging strategy and tree structure as drivers of arboreality and suspensory behaviour in savannah chimpanzees.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Volume 13 - 2025 DOI:10.3389/fevo.2025.1561078
2025-08-04
2025-08-04
2025-08-04
2025-08-04
202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