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成群的蜜蜂或蠓虫,"阿伦森说,"它们的运动产生声波,声波维持群体凝聚力,使众多个体如同单一实体般行动。"
研究人员于8月12日在《物理评论X》期刊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阿伦森解释道,这种能广播声波的微型机械集群具有自组织特性,可在狭窄空间穿行,即便变形也能自我重组。这种群体(或称涌现)智能未来或可用于执行环境污染物清理等任务。
除环境领域外,这种机器人集群还可能应用于体内药物精准递送。其群体感知能力可探测环境变化,"自修复"特性确保集群即便分散后仍能保持功能——阿伦森指出这对威胁检测和传感器应用极具价值。
"这标志着我们向创造更智能、更具韧性且最终更实用的微型机器人迈出了重要一步,"他表示,"该研究为设计新一代微型机器人提供了关键洞见,这些机器人将能在复杂环境中执行任务并响应外部刺激。"
研究中,团队开发了追踪微型机器人运动的计算机模型。每个机器人配备声波发射器与探测器,声学通信使其能像鱼群或鸟群般协同调整形态与行为。
阿伦森指出,虽然论文中的机器人是基于代理的理论模型而非实体设备,但模拟结果展现了与实际实验相同的群体智能涌现特征。
"我们从未预料到如此简单的机器人能展现出高度凝聚力与智能,"阿伦森说,"这些电子电路极其简单——每个机器人仅含电机、微型麦克风、扬声器和振荡器,却实现了群体智能同步:它们将自身振荡器频率与群体声场匹配,并向最强信号迁移。"
该发现为"活性物质"这一新兴领域树立了新里程碑。阿伦森解释称,这是首次证实声波可作为微机器人控制手段,突破了该领域传统化学信号主导的控制方式。
"声波通信效率远超化学信号,"阿伦森强调,"其传播更快更远且几乎无能量损耗,设计也更简洁。机器人通过'听觉'相互定位实现自组织——每个元件都极其简单,群体智能仅需基础组件与声学通信即可实现。"
论文合著者包括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的亚历山大·齐普克、伊万·马雷舍夫和埃尔温·弗雷。本研究由约翰·邓普顿基金会资助。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Penn State.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Alexander Ziepke, Ivan Maryshev, Igor S. Aranson, Erwin Frey.Acoustic Signaling Enables Collective Perception and Control in Active Matter Systems.Physical Review X, 2025; 15 (3) DOI:10.1103/m1hl-d18s
2025-08-14
2025-08-14
2025-08-14
202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