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PNST)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儿童期癌症,主要影响青少年和年轻成人。这些肿瘤生长迅速,容易扩散,并且对当前治疗方法反应不佳。转移是MPNST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针对转移性疾病的靶向疗法。
这项由爱荷华大学研究人员领导的研究发现了一条对MPNST细胞存活和生长至关重要的特定代谢途径,这可能成为未来疗法的潜在靶点。研究领导者包括分子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教授埃里克·泰勒博士以及内科学副教授丽贝卡·多德博士。
靶向癌症代谢以减缓肿瘤进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肿瘤,爱荷华大学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建了与患者癌症驱动突变高度匹配的新研究模型。随后,他们运用先进的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工具,绘制了驱动MPNST肿瘤生长的代谢途径图谱。
发表在《科学进展》期刊上的研究发现,这类癌症依赖关键代谢途径来抵御氧化应激并驱动肿瘤生长。该途径称为戊糖磷酸途径(PPP),通过代谢糖类产生癌细胞抵抗氧化应激所需的关键抗氧化分子。当研究人员阻断PPP时,肿瘤生长速度减缓且对化疗更敏感。
"这是首次将该特定代谢途径与MPNST肿瘤生长相关联,使其成为此类癌症全新的治疗靶点,"多德表示。"这为探索前所未有的治疗策略打开了大门,可能为亟需新治疗方案的患者带来更有效的疗法和更好的预后。"
这项高度协作的研究结合了多德在癌症生物学和泰勒在代谢领域的专长。第一作者为爱荷华大学研究生加文·麦吉夫尼博士(爱荷华州格思里县贝亚德人),由多德与泰勒共同指导。麦吉夫尼于2024年毕业于爱荷华大学癌症生物学研究生项目,现任芝加哥大学博士后学者。多德与泰勒均为爱荷华大学医疗保健霍尔顿综合癌症中心成员,泰勒同时任职于爱荷华大学鹰会糖尿病研究中心。
除多德、泰勒和麦吉夫尼外,研究团队还包括爱荷华大学罗伊·J·卡弗和露西尔·A·卡弗医学院内科学系、分子生理学与生物物理学系以及放射肿瘤学系的研究人员。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和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参与了该项目。
本研究部分资金来源于儿童肿瘤基金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国防部以及通过霍尔顿综合癌症中心拨款的美国癌症协会。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University of Iowa Health Care.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Gavin R. McGivney, Qierra R. Brockman, Nicholas Borcherding, Amanda Scherer, Adam J. Rauckhorst, Wade R. Gutierrez, Shane R. Solst, Collin D. Heer, Akshaya Warrier, Warren Floyd, David G. Kirsch, Vickie L. Knepper-Adrian, Emily A. Laverty, Grace A. Roughton, Douglas R. Spitz, Eric B. Taylor, Rebecca D. Dodd.Somatic CRISPR tumorigenesis and multiomic analysis reveal a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disruption vulnerability in MPNSTs.Science Advances, 2025; 11 (33) DOI:10.1126/sciadv.adu2906
2025-08-21
2025-08-21
2025-08-21
2025-08-21
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