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前沿信息

储能夜光灯:可储存阳光并持续发光数小时的多肉植物

本站发布时间:2025-08-30 11:42:02
注:部分名称可能翻译不全,如有问题可联系15163559288@163.com

研究人员在8月27日的《物质》期刊(Cell Press旗下)上报告称,他们制造出了可在阳光下"充电"的夜光多肉植物。这些植物通过注入发光化合物,能发出多种颜色的光芒,最亮时可媲美小型夜灯。这种简便、低成本的方法有望为可持续的植物照明系统奠定基础。

论文第一作者、华南农业大学的刘舒婷表示:"想象《阿凡达》世界中发光植物照亮整个生态系统的场景。我们想用实验室现有材料实现这个愿景。试想发光的树木替代路灯的景象。"

发光植物并非新概念。以往研究曾利用基因工程培育类似植物,但发光通常微弱且仅限于绿色,方法也复杂昂贵。

不同于通过基因改造诱导细胞发光,该团队采用余辉磷光粒子——这类材料常见于夜光玩具。这些化合物能吸收光线并缓慢释放。

为使粒子穿透叶片组织,研究人员必须精确控制尺寸:约7微米,接近红细胞宽度。

"纳米级小粒子易在植物体内移动但亮度低",刘舒婷解释道,"大粒子更亮却难以深入植物内部。"

团队将粒子注入多肉植物及绿萝、小白菜等非多肉植物。仅多肉植物因具备狭窄均匀且分布密集的叶脉通道,可有效分散粒子而呈现强发光效果。经阳光或室内LED灯照射数分钟后,改造植物可持续发光长达两小时。

 

"这完全出乎意料",刘舒婷指出,她原以为疏松组织的植物表现更佳,"粒子仅需数秒扩散,整片多肉叶片就会发光。"

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磷光体,研究人员培育出绿、红、蓝等多种发光色的植物。他们甚至用56株多肉搭建发光植物墙,亮度足以照亮周边物体并供阅读。

"每株植物的制备成本约10元人民币(约合1.4美元),耗时约10分钟,不含人工费",刘舒婷表示。

虽然多肉发光会随时间衰减,且材料长期安全性仍在研究,但该技术有望为道路、花园及室内装饰提供可持续弱光照明方案。团队正探索将此法应用于多肉以外的植物。

"人造微尺度材料能与植物天然结构如此完美融合令人惊叹",刘舒婷感慨道,"它们的结合近乎神奇,创造出独特的功能性。"

本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项目和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资助。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Cell Press.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Shuting Liu, Yufei An, Haoran Zhang, Wei Li, Jianle Zhuang, Chaofan Hu, Yingliang Liu, Bingfu Lei, Rui Zou, Xuejie Zhang.Sunlight-powered multicolor and uniform luminescence in material-engineered living plants.Matter, 2025; 102370 DOI:10.1016/j.matt.2025.102370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北前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