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前沿信息

天文学家首次捕捉到令人惊叹的行星形成过程

本站发布时间:2025-08-30 12:16:18
注:部分名称可能翻译不全,如有问题可联系15163559288@163.com

该行星在其形成的早期阶段被发现,围绕着一颗类似太阳的年轻恒星运行。据估计,其年龄约为500万年,极有可能是一个与木星大小相似的气体巨行星。

这项由莱顿大学、高威大学和亚利桑那大学共同主导的研究发表于国际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

这一突破性发现是利用世界最先进的天文台之一——位于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ESO's VLT)实现的。

为配合研究成果发表,全球顶尖国际天文学组织欧洲南方天文台将这一发现拍摄的震撼图像选为"本周图片"。点击此处查看图像。

该新行星被命名为WISPIT 2b。

高威大学自然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报告第二作者克里斯蒂安·金斯基博士表示:"我们通过对众多年轻恒星进行极短时间的快照观测(每个目标仅数分钟),试图确定其周边是否存在行星引发的光点。然而观测这颗恒星时,我们却意外探测到一个极其精美的多环尘埃盘。

 

"首次发现这个多环尘埃盘时,我们知道必须尝试探测其中是否存在行星,因此迅速申请了后续观测。"

这是人类第二次在类太阳年轻恒星的早期演化阶段确认发现行星。首次发现于2018年,由金斯基博士参与的研究团队完成。

WISPIT 2b同时也是多环盘中首个明确检测到的行星,这使其成为研究行星-盘相互作用及后续演化的理想实验室。

该行星是在近红外光波段捕捉到的(类似于夜视镜观测效果),因其在初始形成阶段后仍散发着炽热光芒。

莱顿大学与高威大学团队成功获取了这颗年轻原行星嵌入盘间隙的清晰图像,并确认其正在环绕宿主恒星运行。

亚利桑那大学团队使用特殊设计的仪器,还在可见光波段探测到该行星。这种特定波长(或颜色)光的探测表明,该行星在构建大气层过程中仍在持续吸积气体。

 

WISPIT 2b的发现源自一项为期五年的观测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确认宽轨道气体巨行星在年轻恒星还是年老恒星周围更为常见,最终意外导致了新行星的发现。

年轻恒星周围富含尘埃和气体的盘结构是行星的诞生摇篮。这些盘常呈现壮观的环状、旋臂等多种结构,研究者认为这些特征与其中正在形成的行星相关。围绕WISPIT 2b的尘埃盘半径达380天文单位——约等于地球与太阳距离的380倍。

金斯基博士补充道:"拍摄这些形成中的行星图像极具挑战性,这为理解成千上万古老系外行星系统为何与太阳系如此迥异提供了宝贵契机。我相信未来数年里,众多研究行星形成的同行将对此系统展开深入研究。"

该研究由莱顿大学博士研究生里歇尔·范·卡佩尔文领衔,高威大学研究生团队共同主导。

研究成果由金斯基博士与高威大学三位专攻天体物理学的物理系研究生共同署名发表。

亚利桑那大学莱尔德·克洛斯教授领导的并行研究,其观测任务是基于高威大学与莱顿大学团队共享的新尘埃盘信息展开的。

里歇尔·范·卡佩尔文表示:"发现这颗行星的经历令人震撼——我们无比幸运。WISPIT 2这颗年轻的'太阳'位于一个研究甚少的年轻星群中,我们未曾预料会发现如此壮观的系统。此系统很可能成为未来多年的基准研究对象。"

金斯基博士指出:"能有这些卓越的年轻研究者参与实属幸运。他们代表着天体物理学的新生代力量,未来必将取得更多突破性发现。"

高威大学天体物理学方向物理学博士生克洛伊·劳勒说:"能参与如此激动人心且可能定义职业生涯的发现深感荣幸。WISPIT 2b在其诞生盘中的位置,为检验现有行星形成模型提供了完美样本。这必将成为里程碑式的研究,尤其归功于里歇尔·范·卡佩尔文及其优秀团队的工作。"

高威大学天体物理学方向物理学硕士生杰克·伯恩表示:"这颗行星是非凡的发现。金斯基博士首次展示图像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实探测。这项重大发现必将引发学界讨论并推进行星形成认知。能参与如此影响力的国际合作,正是克洛伊、丹和我这样早期研究者梦寐以求的机遇。"

高威大学天体物理学方向物理学硕士生丹·麦克拉克兰说:"在天文学研究经历中,有时我们会过度专注于细节而忽视全局,当跳出局部审视研究项目的宏大规模时,震撼感油然而生。这个系外行星直接成像项目就是如此,参与其中令人心潮澎湃。非常感谢高威大学物理系,特别是导师克里斯蒂安·金斯基博士给予我参与这项激动人心研究的机会。"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University of Galway.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s:

Richelle F. van Capelleveen, Christian Ginski, Matthew A. Kenworthy, Jake Byrne, Chloe Lawlor, Dan McLachlan, Eric E. Mamajek, Tomas Stolker, Myriam Benisty, Alexander J. Bohn, Laird M. Close, Carsten Dominik, Sebastiaan Haffert, Rico Landman, Jie Ma, Ignas Snellen, Ryo Tazaki, Nienke van der Marel, Lukas Welzel, Yapeng Zhang.WIde Separation Planets In Time (WISPIT): A Gap-clearing Planet in a Multi-ringed Disk around the Young Solar-type Star WISPIT 2.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2025; 990 (1): L8 DOI:10.3847/2041-8213/adf721Laird M. Close, Richelle F. van Capelleveen, Gabriel Weible, Kevin Wagner, Sebastiaan Y. Haffert, Jared R. Males, Ilya Ilyin, Matthew A. Kenworthy, Jialin Li, Joseph D. Long, Steve Ertel, Christian Ginski, Alycia J. Weinberger, Kate Follette, Joshua Liberman, Katie Twitchell, Parker Johnson, Jay Kueny, Daniel Apai, Rene Doyon, Warren Foster, Victor Gasho, Kyle Van Gorkom, Olivier Guyon, Maggie Y. Kautz, Avalon McLeod, Eden McEwen, Logan Pearce, Lauren Schatz, Alexander D. Hedglen, Ya-Lin Wu, Jacob Isbell, Jenny Power, Jared Carlson, Emmeline Close, Elena Tonucci, Matthijs Mars.Wide Separation Planets in Time (WISPIT): Discovery of a Gap Hα Protoplanet WISPIT 2b with MagAO-X.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2025; 990 (1): L9 DOI:10.3847/2041-8213/adf7a5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北前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