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发现,即使具备再生牙齿的能力,也可能不足以确保鲨鱼能承受海洋日益酸化带来的压力。德国研究人员在不同海洋酸化情境下检测鲨鱼牙齿,发现酸性更强的海水会导致牙齿更脆弱易损。
「尽管鲨鱼牙齿由高度矿化的磷酸盐构成,但在未来海洋酸化情境下依然易受腐蚀,」《海洋科学前沿》论文第一作者、杜塞尔多夫大学(HHU)生物学家马克西米利安·鲍姆指出,「这些高度进化的武器专为切割肉体而设计,并非用于抵抗海洋酸性。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自然界最锋利武器竟如此脆弱。」
从牙根到牙冠的损伤
海洋酸化是海水pH值持续下降导致酸度升高的过程,主要由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驱动。目前全球海洋平均pH值为8.1。预计到2300年将降至7.3,届时海水酸度将达到现在的近10倍。
研究中,科研人员采用这两个pH值测试不同酸度水体对黑鳍礁鲨牙齿的影响。潜水员从鲨鱼饲养池收集了600多颗脱落牙齿,其中16颗完整无损的牙齿用于pH实验,另有36颗用于测量周径变化。这些牙齿在独立的20升水箱中培养了八周。「这项研究始于学士学位项目,最终发展成同行评审出版物,充分展现了学生科研的潜力,」论文通讯作者、HHU动物学与有机体互动研究所所长塞巴斯蒂安·弗劳恩教授表示,「好奇心与主动性能够点燃真正的科学发现。」
与pH8.1环境中培养的牙齿相比,暴露于高酸度水体的牙齿损伤显著加剧。「我们观察到明显的表面损伤,包括裂缝和孔洞,牙根腐蚀加重以及结构退化,」弗劳恩指出。高pH值环境下牙齿周径更大,但这并非实际生长所致,而是表面结构变得不规则导致在二维图像中显得更大。虽然改变的齿面可能提升切割效率,但也会使牙齿结构更脆弱易断裂。
微小损伤,重大影响
本研究仅针对脱落的非生物矿化组织牙齿,未考虑生物体内可能发生的修复过程。「活体鲨鱼的情况可能更复杂。它们或许能更快实现再矿化或替换受损牙齿,但在酸化水域中所需能耗可能更高,」弗劳恩解释道。
研究人员表示,黑鳍礁鲨必须持续张嘴游动才能呼吸,因此牙齿始终暴露于水中。若水体酸性过强,牙齿将自动受损,尤其在酸化加剧的情况下。「即使是中等程度的pH下降,也可能影响牙齿替换周期较长的敏感物种,或随时间的推移产生累积效应,」鲍姆强调,「将海洋pH值维持在目前8.1的平均水平,对掠食者工具的物理完整性至关重要。」
此外,本研究仅关注海洋酸化对非生物组织的化学效应。研究人员指出后续研究应检测活体鲨鱼的牙齿变化、化学结构及机械韧性。但本研究证明,微观损伤足以对依赖牙齿生存的动物构成严重威胁。「这提醒我们,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整个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鲍姆总结道。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Frontiers.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Maximilian Baum, Timo Haussecker, Timo Haussecker, Oliver Walenciak, Steffen Köhler, Christopher R. Bridges, Sebastian Fraune.Simulated ocean acidification affects shark tooth morphology.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26 August 2025 DOI:10.3389/fmars.2025.1597592
2025-08-30
2025-08-30
2025-08-30
2025-08-30
202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