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对"韦斯特波特"区域粘土层与含橄榄石岩石接触带的地质调查后,"毅力号"火星车再次启程向南行进。此前,探测器曾尝试爬坡探访名为"米德托亚"的新岩石露头,但因坡度陡峭且土壤遍布碎石,行驶进展困难;经多次尝试后,决定返回更平坦的地形。值得庆幸的是,此次行动并非徒劳——火星车成功采集了富含球状体的新岩石数据,这些岩石被认为是从"米德托亚"滚落至此,其中包括引发网络热议的巫帽状或头盔状岩石"霍弗莱亚"。
近期,"毅力号"勘探了名为"克尔湖"的区域,此处陡坡过渡为高达1米(约3英尺)的巨型波纹区——由风力搬运形成的大型沙丘构造。科学团队决定在此开展微型观测活动以详细研究这些特征。为何如此关注?虽然探测器通常聚焦于火星远古岩石记录的地质过程,但我们对现代火星环境的认知仍存诸多空白。
约十年前,先驱者"好奇号"曾在盖尔陨石坑内的"纳米布沙丘"研究过活跃沙丘,并拍摄了标志性的自拍照。而规模较小的巨型波纹——尤其是"克尔湖"这类覆满尘埃、明显不再活动的类型——在火星表面同样普遍存在。这些古老的静态构造有望揭示风与水在现代火星地表作用的新见解。
抵达数处非活动巨型波纹附近后,"毅力号"启用超级相机、桅杆相机-Z和MEDA环境监测仪进行系列测量,以解析周边环境特征、沙粒粒径与化学成分,以及可能随时间形成的盐质外壳。
除深化对火星环境的认知外,记录这些潜在资源将有助于为宇航员探索红色星球做好准备——未来他们需要利用火星土壤中的资源维持生存。预计此次"克尔湖"调查可为后续任务奠定基础:当火星车行进至"沙姆斯湖"更广阔的大型底形构造区时,将开展更全面的观测活动。
本文作者梅丽莎·赖斯系西华盛顿大学行星科学教授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NASA.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2025-08-30
2025-08-30
2025-08-30
2025-08-30
202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