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前沿信息

红薯的DNA结构比任何人预想的更为奇特

本站发布时间:2025-09-16 17:12:40
注:部分名称可能翻译不全,如有问题可联系15163559288@163.com

甘薯DNA具有惊人的复杂性。人类拥有两套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母双方),而甘薯则拥有六套染色体。这种被称为六倍体的特性,使得破译其遗传密码就像试图重建六套不同却又相似的、被混洗在一起的百科全书。

据《自然·植物》报道,由博伊斯·汤普森研究所的张俊飞教授带领的团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采用最先进的DNA测序技术及其他先进手段,首次完整解析了非洲主栽品种"坦桑尼亚"的基因组——该品种因其抗病性和高干物质含量在非洲备受推崇。

研究面临的核心挑战是要理清这种植物的90条染色体,并将其归类到原始的六套单倍型中。该团队成功实现了这个复杂遗传拼图的完全分离(即"定相"),这是前所未有的成就。

"获得这份完整且定相的基因组让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张教授解释道,"它使我们能够以惊人的细节读取甘薯的遗传故事。"

研究揭示了令人惊讶的复杂性。甘薯基因组是由多个野生祖先拼凑而成的马赛克,其中一些祖先尚未被确认。约三分之一的基因组来自厄瓜多尔发现的野生种Ipomoea aequatoriensis,该物种似乎是甘薯祖先的直接后裔。另有相当部分基因组与中美洲野生种Ipomoea batatas 4x相似,但实际的供体可能仍未被发现。

"与小麦中祖先贡献分布在基因组不同区域的情况不同,"第一作者吴山表示,"在甘薯中,祖先序列在同一染色体上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基因组结构。"

这种交织的遗传背景意味着甘薯可暂被归类为"节段异源多倍体"——本质上是由不同物种杂交形成,但在遗传表现上却如同来自单一物种。这种基因组的融合与重组赋予了甘薯卓越的适应性和抗病性,这些特性对全球自给农户至关重要。

 

"甘薯的六套染色体也增强了其环境适应能力,"张教授补充道,"通过保留重要基因的多个版本,植株可以维持备份拷贝来抵御干旱、抵抗害虫并适应不同环境——这种特性被称为多倍体缓冲效应。"

但要全面理解甘薯的遗传潜力,还需要解码来自不同地区的多个品种,因为每个品种都可能携带其他品种已丢失的独特遗传特征。

张教授团队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里程碑意义。在更清晰理解甘薯复杂遗传机制的基础上,育种专家现在能更高效地识别控制产量、营养成分及抗旱抗病等关键性状的基因。这种精确性将加速改良品种的培育进程。

除甘薯外,这项研究展示了现代基因组工具如何帮助解码其他复杂基因组。包括小麦、棉花和香蕉在内的许多重要作物都具有多套染色体。

随着气候变化及病虫害压力加剧,破解这些遗传谜题对于培育抗逆作物和应对粮食安全挑战至关重要。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Boyce Thompson Institute.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Shan Wu, Honghe Sun, Xuebo Zhao, John P. Hamilton, Marcelo Mollinari, Gabriel De Siqueira Gesteira, Mercy Kitavi, Mengxiao Yan, Hongxia Wang, Jun Yang, G. Craig Yencho, C. Robin Buell, Zhangjun Fei.Phased chromosome-level assembly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genome architecture of hexaploid sweetpotato.Nature Plants, 2025; DOI:10.1038/s41477-025-02079-6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北前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