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铪薄膜是一类在纳米范围内具有强大铁电性能的迷人材料。尽管铁电行为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压电效应的结果迄今为止仍然是神秘的
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铁电Hf0.5Zr0.5O2薄膜中的压电性可以通过电场循环而动态变化。另一个突破性的结果是本征非压电铁电化合物的可能出现。铪的这些非常规特征为微电子和信息技术提供了新的选择
自2011年以来,人们已经知道某些铪氧化物是铁电的;也就是说,它们具有自发的电极化,其方向可以通过施加外部电场而切换到相反的方向。所有铁电体都表现出压电性,并且通常表现出正的纵向压电系数(d33)
这意味着,如果施加的电场与电极化方向相同,则晶体会膨胀。然而,对于铪,研究显示了相互矛盾的结果,不同的铪薄膜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膨胀或收缩。此外,铁电极化可以明显地与电场相反地切换,这被称为“异常”切换
对非常规行为进行调查由HZB的Catherine Dubourdieu教授博士领导的一项国际合作,首次阐明了这些神秘结果的某些方面,并在哈芬尼亚发现了一种非常规行为。他们使用压电响应力显微镜(PFM)研究了Hf0.5Zr0.5O2(HZO)电容器:导电针在小电压下扫描样品表面,并测量局部压电响应
他们的研究表明,HZO中的压电性不是一个不变的参数,而是一个动态实体,可以在相同的材料中通过电循环等外部刺激来改变
铁电HZO电容器在电场循环时经历压电d33系数符号从正到负的完全均匀反转。铁电电容器的每个位置都经历这样的变化,在适当数量的AC循环中通过零局部压电
新的选择:没有压电性的铁电材料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初始状态下的正d33是由于亚稳态极性正交相,在交流循环下逐渐演变,朝向具有负d33的完全发展的稳定极性相。
DFT计算不仅提出了d33符号反转的机制,而且预测了一个突破性的结果:实验观察到的本征非压电铁电化合物的可能出现
<p>Dubourdieu表示:“我们首次能够在施加交流电场的情况下,在这些Hafnia氧化锆铁电体的电容器的整个区域内实验观察到压电效应的符号反转。”。这一发现具有巨大的技术应用潜力“由于这些材料中的压电性可以动态变化,甚至在极化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被抵消,我们看到了开发具有机电功能的基于HfO2的铁电器件的广阔前景。此外,从根本上讲,非压电铁电化合物的可能性将彻底改变我们对铁电性的看法。”Dubourdieu说
Provided by Helmholtz Association of German Research Centres
2024-10-28
2024-10-28
2024-10-28
2024-10-28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