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温下的氧化再分散长期以来一直用于多相催化,用于烧结金属催化剂的再生以及金属单原子和簇催化剂的合成。这些再分散过程需要相当大的能量输入。因此,寻求环保和节能的再分散战略仍然是当务之急
中国科学院(CAS)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DICP)的付强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揭示了在室温下通过形成氢氧化铜(RT)来实现Cu颗粒的水辅助氧化再分散。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研究人员发现,在&gamma-Al2O3可以在RT下自发再分散。他们验证了在潮湿环境中载体表面的羟基化和Cu-OH物种的形成是驱动Cu纳米颗粒在γ-Al2O3表面。O2和H2O导致羟基化Cu物种的形成,加速了Cu原子在γ-Al2O3表面
此外,大多数支撑表面,如&gamma-Al2O3、SiO2和CeO2可以在潮湿的气氛中进行羟基化,形成丰富的表面OH基团,捕获迁移的Cu物种
气态H2O的“推动”(迁移)和“拉动”(锚定)效应促进了Cu物种在RT下从Cu纳米颗粒向Cu单原子的结构转变,从而增强了它们在逆水煤气变换(RWGS)和一氧化碳优先氧化(CO-PROX)反应中的催化活性
本研究强调了H2O在负载型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动态结构演变中的重要作用,并开发了一种简单的策略,用于使用O2-H2O处理在RT下重新分散烧结的铜基催化剂,避免了传统高温再生过程的能耗
“水广泛存在于多相催化中,水在负载型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动态结构演变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应更多地关注在含水条件下可能发生的金属再分散/烧结,”傅教授说
Journal inform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Provided b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4-10-28
2024-10-28
2024-10-28
2024-10-28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