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林德斯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评估穴居特有种石龙子(阿德莱德巨蜥 Tiliqua adelaidensis)对较凉爽且植被稍丰茂地区的适应性,这些区域位于该州更干燥、更炎热北部地区其常规分布范围之外,旨在为其确保可持续的未来。
虽然蜥蜴需要时间适应新家园,但迁移仍是保护稀有物种并降低气候变化和栖息地改变导致灭绝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
发表于生物学期刊的最新研究比较了南澳大利亚州三个独立矮蓝舌蜥种群在不同微气候条件下的生存能力——研究区域位于詹姆斯敦附近的弗林德斯山脉北部、布拉附近的北部中部地区,以及塔利和卡潘达附近的最南端迁移点。
该研究由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博士生迪恩·特雷瓦塔(Deanne Trewartha)主导指出,将适应炎热干燥环境的野生动物迁移至另一微气候区,可能意味着它们将暴露于不同的温度、水资源可用性和湿度条件,这需要全面评估。
"我们必须了解这个高度依赖体温的物种,如何在新环境中适应更凉爽且通常更潮湿的季节,"弗林德斯大学进化遗传学与社会性实验室(LEGS)研究组的特雷瓦塔女士表示。
爬行动物依赖达到特定体温来维持基本生理功能,而体温升高会增加脱水风险。
她表示,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三个种群对新迁移点的适应期可能超过两年,且适应时间可能随原产地纬度差异而变化。
"尽管存在这种适应延迟,我们的结果表明这些蜥蜴可能将迁移作为长期缓解策略予以应对。
"我们将持续监测这三个谱系,观察它们在雨季与旱季的行为差异,以及与迁移相关的长期行为适应周期。"
澳大利亚拥有全球最高的爬行动物多样性,弗林德斯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学教授迈克·加德纳(Mike Gardner)指出,迁移未来可能成为保护众多穴居爬行动物、其他变温动物及爬行物种的唯一途径。
"面对高生物多样性丧失,将物种迁移至'未来适宜'栖息地正日益成为保护众多爬行物种的紧迫任务,"加德纳教授表示。他主导的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联动项目正在研究南澳大利亚州不同纬度的多个矮蓝舌蜥群体。
"迄今,这三个种群对新栖息地表现出不同的反应,但行为差异从长远来看未必有害,反而可能帮助动物适应环境变化以优化生存机会。"
去年发表的一项先前研究曾指出各迁移群体间的行为差异。
2020年春季至2021年秋季的月度行为监测发现:与北部谱系蜥蜴相比,迁移的南部谱系蜥蜴日均活动量显著减少,且在较低温度和较高湿度下仍保持活跃。
当洞穴基部湿度升高时,南部谱系蜥蜴允许人类观察者更近距离接近;而北部谱系蜥蜴无论在原生地还是迁移点,都更快退回洞穴。
本项目依据弗林德斯大学伦理批准号E453-17、环境与水资源部"野外采集"许可证20210331及研究许可证G25011实施。致谢:作者感谢Ngadjuri原住民——他们是北部中部研究站点的传统守护者,代表着最古老的人类文化。我们向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长者致敬,并承认其主权从未让渡。感谢自然基金会、相关私人土地所有者、环境与水资源部、可再生能源系统有限公司、Flow Power公司、自然基金会及阿德莱德机场有限公司对本研究的支持。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Flinders University.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Deanne M. Trewartha, Stephanie S. Godfrey, Michael G. Gardner.Lizards, Lineage and Latitude: Behavioural Responses to Microclimate Vary Latitudinally and Show Limited Acclimatisation to a Common Environment After Two Years.Biology, 2025; 14 (6): 622 DOI:10.3390/biology14060622
2025-06-30
2025-06-30
2025-06-30
2025-06-30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