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银河系在内的一些旋涡星系,在其旋涡图案内部存在笔直的棒状结构。这种棒状结构有助于将气体引导至星系中心,供其形成新恒星。但为何仅在约半数旋涡星系中出现这种结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星系演化,仍是未解之谜。
为研究早期宇宙中旋涡星系的演化,由日本国立天文台与名古屋大学项目研究员黄硕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阿塔卡玛大型毫米/亚毫米波阵列(ALMA)射电望远镜观测了110亿年前存在的一个名为J0107a的巨大棒旋星系。位于鲸鱼座的J0107a属于"巨无霸星系",即在早期宇宙中通过快速形成大量新恒星而急剧增长的星系。由于距离遥远,人们一直难以看清巨无霸星系的精细结构,也无法确定其剧烈恒星形成活动的驱动机制。近期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提升的分辨率,已揭示部分巨无霸星系中存在旋臂甚至棒状结构。J0107a是迄今已知最早且质量最大的棒旋星系,因此成为研究早期宇宙棒旋星系演化的最佳目标。
研究团队发现,J0107a星系棒状结构中的气体分布与运动特征与现代星系相似。但与现代星系相比,其气体浓度高出数倍,气体流速更快——可达每秒数百公里。天文学家认为,这种向星系中心大规模输送的气体将显著加速恒星形成,推动该巨无霸星系的演化进程。这是人类首次观测到此类特征,且现有理论与模拟模型均未预测到该现象。
黄硕表示:"通过这些观测获得的气体分布与运动详细信息,不仅将为探索星系多样性的起源提供关键线索,也有助于研究更典型的棒旋星系的形成与演化。"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National Institutes of Natural Sciences.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Shuo Huang, Ryohei Kawabe, Hideki Umehata, Kotaro Kohno, Yoichi Tamura, Toshiki Saito.Large gas inflow driven by a matured galactic bar in the early Universe.Nature, 2025; 641 (8064): 861 DOI:10.1038/s41586-025-08914-2
2025-07-02
2025-07-02
2025-07-02
2025-07-02
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