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时空

研究表明火星斜坡上的条纹可能并非液态水流动迹象

本站发布时间:2025-08-03 06:05:35
注:部分名称可能翻译不全,如有问题可联系15163559288@163.com
="text">

多年来,科学家们观察到火星悬崖和陨石坑壁上存在奇特的条痕。一些人将这些条痕解释为液态水流,暗示这颗红色星球上可能存在当前宜居的环境。但这项新研究利用机器学习创建并分析了海量斜坡条痕特征数据集,提出了不同的解释:与风和尘埃活动相关的干燥过程。

"火星研究的重要焦点是理解其现代过程——包括地表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布朗大学博士后研究员阿多马斯·瓦兰蒂纳斯表示,他与伯尔尼大学研究员瓦伦丁·比克尔共同完成了这项研究。"我们重新审视了这些特征,但未发现水的证据。我们的模型支持干燥形成过程。"

该研究于5月19日周一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

科学家们最初在1970年代NASA维京任务传回的图像中发现这些奇特条痕。这些蜿蜒特征通常比周围地形色调更深,沿斜坡向下延伸数百米。有些持续存在数年或数十年,而另一些则更快地出现和消失。那些短寿命特征——被称为反复出现斜坡线状体(RSL)——似乎总在火星一年中最温暖的时期出现在相同位置。

条痕成因一直是行星科学家的热议话题。现代火星异常干燥,温度极少超过冰点。尽管如此,少量水分——可能来自地下冰层、含水层或异常潮湿的空气——若与足量盐分混合,仍可能在冰冻的火星表面形成流动。若此理论成立,RSL和斜坡条痕可能标志着这个沙漠星球上罕见的宜居生态位。

其他研究者并不认同。他们认为这些条痕由落石或阵风等干燥过程触发,仅在轨道图像中呈现液态特征。

 

为寻求新见解,比克尔和瓦兰蒂纳斯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尽可能多地编录斜坡条痕。在用已确认的斜坡条痕观测数据训练算法后,他们扫描了超过86,000张高分辨率卫星图像。最终绘制出首张全球火星斜坡条痕地图,包含逾50万个条痕特征。

"获得全球分布图后,我们可将其与温度、风速、水合作用、岩崩活动等数据库进行对比,"比克尔说。"通过分析数十万个案例的相关性,能更好理解这些特征的形成条件。"

地质统计分析显示,斜坡条痕与RSL通常与暗示液态水或霜冻成因的因素无关,例如特定坡向、剧烈地表温度波动或高湿度。相反,研究发现两者更可能在风速和尘埃沉积高于平均值的区域形成——这些因素指向干燥成因。

研究者得出结论:条痕最可能由陡坡上的细尘层突然滑落形成。具体触发机制各异:斜坡条痕多出现在近期撞击坑附近,冲击波可能震松表面尘埃;而RSL则更常见于尘卷风或落石频发区域。

综合来看,这些结果对斜坡条痕和RSL作为宜居环境的观点提出了新质疑。

这对未来火星探索具有重大意义。虽然宜居环境看似理想的探索目标,但NASA更倾向于保持距离。任何搭载航天器抵达的地球微生物都可能污染火星宜居环境,使寻找本土生命的研究复杂化。本研究表明斜坡条痕区域的污染风险无需过度担忧。

"这正是大数据方法的优势,"瓦兰蒂纳斯指出,"在派遣航天器实地探索前,就能从轨道层面排除某些假设。"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Brown University.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Valentin Tertius Bickel, Adomas Valantinas.Streaks on martian slopes are dry.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 16 (1) DOI:10.1038/s41467-025-59395-w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北前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