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信息科技

虚拟现实中的五个该做——与五个不该做

本站发布时间:2025-08-02 15:52:20
注:部分名称可能翻译不全,如有问题可联系15163559288@163.com

"虚拟现实并非适用于所有场景," 斯坦福大学虚拟人机交互实验室主任、论文第一作者杰里米·拜伦森表示。"我们长期在实验室证明的是:当谨慎而有节制地使用时,VR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否则,其优势通常无法抵消劣势。"

身为人文科学学院托马斯·莫尔·斯托克教授兼传播学教授的拜伦森补充道,作为一种媒介,VR的沉浸感极强。它会完全隔绝现实世界,可能使用户产生不适甚至引发"模拟器眩晕症"——一种运动眩晕症状。

尽管Meta和苹果等公司已在该技术领域投入巨资,押注其将获得广泛消费者采用,但本综述的研究结果表明,VR更适合短时使用(以分钟计而非小时计),且仅适用于特定场景。研究人员建议将VR保留给"DICE"类体验——即在现实世界中实施会具有危险性、不可能性、适得其反或成本高昂的体验。

根据论文五项核心发现,以下列举VR适用与非适用场景示例:

1. 探访震撼或具个人挑战性的地点。切勿用于普通会议。

漫步庞贝古城遗址或探访大峡谷。VR的沉浸式特性使其特别适合强调"身临其境"价值的体验。事实上,部分心理学家正将VR用于暴露疗法,使人们能在确保身体安全的前提下直面恐惧。有研究发现,通过VR治疗飞行恐惧症的患者在三年后仍无复发迹象。

 

若环境缺乏震撼力,VR的价值便会衰减。疫情期间曾有人期待VR能实现更吸引人的会议形式,但该设想未能普及。

"如果只是静坐凝视且无需身体移动,通过电脑即可实现,还能节省佩戴头显的时间,"拜伦森指出。

2. 学习外科手术或公开演讲。勿用于基础数学解题。

自1929年飞行模拟器首次用于培训飞行员以来,教育工作者对虚拟现实寄予厚望。但随着技术发展,人们发现VR对可通过黑板有效教学的抽象学习并无显著增益。

相反,虚拟现实最适合应用于程序性技能学习——例如外科手术或解剖场景中需要逐步操作的技能。当动作与沉浸有助于空间任务时(如练习非语言行为或在人群前表演),VR同样效果显著。

"VR的关键在于聚焦那些在该媒介中能产生惊人效果的学习场景,而非假定所有媒体体验在头显中都会更优,"拜伦森强调。

 

3. 可在VR中尝试新身份,但需确保契合度。

研究表明,无论是在虚拟或现实世界,自我认知的改变均会影响行为模式。例如,选择运动型虚拟化身者往往活动更频繁;选用高大化身者在谈判中更具攻击性。反之亦然,因此拜伦森建议用户选择化身时需谨慎。

"需明确:所选用的任何化身都将改变你在VR中的行为模式,并在离开后持续影响一段时间,"他解释道。"因此请审慎选择,使用允许你匹配真实自我或理想自我的虚拟化身平台。"

4. 参加VR健身课程。别指望练习棒球投掷。

除高精度动作外,体育训练是虚拟现实的绝佳应用场景。该综述发现,用户在虚拟世界中难以准确判断距离。这是该技术尚未克服的固有问题。

"高层次空间活动在VR中效果卓越,但若需厘米级精度,则应对商用VR应用保持警惕,"拜伦森提醒。

5. 你可在VR中奔跑,但无处遁形。

研究证实,人体运动特征极易被识别。用户应意识到:即使虚拟化身本身掩盖了身份,系统自动采集的数百万个运动数据点仍可锁定其身份。佩戴VR头显时不存在真正匿名性。

"在VR中你移动身体,场景随即响应。这正是该媒介的独特之处,"拜伦森总结道。"自然肢体动作至关重要,若关闭运动追踪,该媒介将完全无法运行。"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Stanford University. Original written by Sara Zaske.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Jeremy N. Bailenson, Cyan DeVeaux, Eugy Han, David M. Markowitz, Monique Santoso, Portia Wang.Five canonical findings from 30 years of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ation in virtual reality.Nature Human Behaviour, 2025; DOI:10.1038/s41562-025-02216-3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北前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