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热量限制和其他间歇性禁食方法相比,隔日禁食法也显示出更大的益处,但研究人员表示需要更长期的试验来证实这些发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的数据,约25亿成年人(占全球成年人口的43%)超重,约8.9亿人(16%)患有肥胖症。
减重可降低心脏代谢风险因素,如高血压、胆固醇和血糖水平,从而减轻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严重慢性病的负担。
间歇性禁食是一种在固定周期内交替进行进食与禁食的饮食模式,正逐渐成为传统热量限制饮食的流行替代方案,后者往往难以长期维持。
虽然间歇性禁食尚无明确定义,但其多种方法可归为三大类:限时进食法(如16:8饮食法——每日16小时禁食+8小时进食窗口)、隔日禁食法(每隔24小时禁食一次)以及全天禁食法(如5:2饮食法——5天正常进食+2天禁食)。
但与持续性热量限制或随意饮食相比,间歇性禁食的健康效应仍未明确。
为此,研究人员分析了99项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涉及6,582名成年人,平均年龄45岁,66%为女性),比较了间歇性禁食饮食与持续性热量限制或随意饮食对体重和心脏代谢风险因素的影响。
参与者平均体重指数(BMI)为31,近90%存在健康问题。
试验时长3-52周不等(平均12周),质量参差不齐,但研究人员使用标准化工具评估了其偏倚风险和证据可信度。
与随意饮食相比,所有间歇性禁食策略和持续性热量限制饮食都可能小幅降低体重。
隔日禁食是唯一显示出优于持续性热量限制的间歇性禁食策略(体重平均差异-1.29公斤)。
与限时进食法和全天禁食法相比,隔日禁食也表现出小幅减重优势(平均差异分别为-1.69公斤和-1.05公斤)。
然而根据研究作者定义,这些差异尚未达到肥胖患者减重至少2公斤的最低临床阈值。
隔日禁食相比限时进食法还能降低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水平。但与全天禁食法相比,限时进食法反而导致胆固醇水平小幅上升。任何饮食策略对比中均未发现血糖或"好"胆固醇水平的改善。
24周以下的短期试验结果相似。但24周以上长期试验显示,仅当与随意饮食对照时,禁食策略才显现减重益处。
研究人员指出若干局限性:饮食策略对比存在高度异质性、多数纳入试验样本量小、大部分研究结果的证据可信度为低至中等。
尽管如此,本研究被强调为首个整合所有饮食策略直接与间接比较的系统评价,可提供更精准的评估。
因此他们总结:"现有证据表明,间歇性禁食饮食在减重和改善心脏代谢风险因素方面与持续性热量限制效果相当。需开展更长期试验进一步验证。"
哥伦比亚研究人员在关联评论中指出,本研究价值不在于确立绝对最优策略,而是将隔日禁食定位为治疗手段中的新选项。
他们强调:任何结构化干预(包括持续性热量限制)的益处不仅源于饮食模式,更来自专业支持、计划制定及营养教育;同时非禁食日的饮食质量也会影响隔日禁食效果。
研究团队表示,重点应放在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转变:"间歇性禁食并非要取代其他饮食策略,而是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营养护理模式中实现整合与补充。"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BMJ Group.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Zhila Semnani-Azad, Tauseef A Khan, Laura Chiavaroli, Victoria Chen, Hardil Anup Bhatt, Alisia Chen, Nicholas Chiang, Julianah Oguntala, Stefan Kabisch, David CW Lau, Sean Wharton, Arya M Sharma, Leanne Harris, Lawrence A Leiter, James O Hill, Frank B Hu, Michael EJ Lean, Hana Kahleová, Dario Rahelic, Jordi Salas-Salvadó, Cyril WC Kendall, John L Sievenpiper.Intermittent fasting strategies and their effects on body weight and other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s.BMJ, 2025; 389: e082007 DOI:10.1136/bmj-2024-082007
2025-07-01
2025-07-01
2025-07-01
2025-07-01
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