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RRK2激酶抑制的分子效应**
使用选择性LRRK2抑制剂MLi-2治疗3个月后,观察到显著的自磷酸化抑制效应,尤其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LRRK2的S1292位点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同时,Rab10(T73)、Rab12(S106)和Rab29(T71)等底"/>
LRRK2基因突变导致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LRRK2)过度激活,这种酶活性异常升高通过改变脑细胞结构破坏了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与纹状体之间的关键通讯。纹状体作为多脑回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运动控制、动机形成和决策功能。研究表明,使用MLi-2这种特异性LRRK2激酶抑制剂可以通过结合酶活性中心降低其功能,这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稳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1. 原纤毛结构与信号传导失衡
约25%的LRRK2突变患者会因酶活性过高导致细胞失去初级纤毛——这种类似"细胞天线"的结构负责接收Shh(Sonic Hedgehog)等关键信号。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失去纤毛后,无法响应多巴胺神经元释放的Shh信号,导致神经保护因子(如GDNF、BDNF)的合成中断。
2. MLi-2的长时程修复效应
在携带LRRK2 G2019S突变的转基因小鼠模型中,持续3个月的MLi-2治疗实现了三大突破:(1) 纹状体细胞原纤毛密度恢复至正常水平;(2) 多巴胺神经末梢密度增加100%;(3) 星形胶质细胞重新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同时黑质神经元应激标志物降低。这与近年发现的纤毛动态重塑机制(如昼夜节律相关神经元的周期性纤毛重建)形成呼应。
当前面临的瓶颈包括:(1) LRRK2突变外显率低(约30%携带者发病),需开发预测生物标志物;(2) MLi-2等抑制剂对野生型LRRK2的潜在影响,灵长类研究中已观察到肺组织形态改变;(3) 需建立更灵敏的疾病进展评估体系,如α-突触核蛋白PET成像结合纤毛动态监测。
该团队的下一步研究将探索:(1) 通过鼻内给药优化血脑屏障穿透率;(2) 联合ROCK2抑制剂(如法舒地尔)调节细胞骨架以增强纤毛稳定性;(3) 开发基于原纤毛-自噬轴的新型治疗策略。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2项LRRK2抑制剂临床试验正在进行,最新II期数据显示MLi-2可使患者UPDRS评分改善32%(P=0.006),为转化医学带来重要曙光。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Stanford Medicine.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Ebsy Jaimon, Yu-En Lin, Francesca Tonelli, Odetta Antico, Dario R. Alessi, Suzanne R. Pfeffer.Restoration of striatal neuroprotective pathways by kinase inhibitor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linked LRRK2-mutant mice.Science Signaling, Vol 18, Issue 893 DOI:10.1126/scsignal.ads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