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CMV)通过新发现的GATE复合体突破血管内皮屏障的机制解析 ### 核心发现 1. **GATE复合体的全新入侵机制** CMV在感染血管内皮细胞时,未采用疱疹病毒家族通用的gH/gL蛋白复合体,而是通过重构形成由gH-UL116-UL141组成的三元复合体(命名为GATE)。该复合体通过以下方式突破宿主防御: - **替代伴侣蛋白UL116**:替代传统gL蛋白,与gH结合形成新的构象; - **免疫逃逸蛋白UL141**:抑制NK细胞功能并调控病毒包膜糖蛋白组成,降低抗体中和效率; - **多通路入侵**:同时利用整合素受体和神经纤毛蛋白-2(Nrp2)等宿主因子,增强感染效率。 2. **疫苗研发失败的关键原因** 既往疫苗策略集中于传统五聚体复合物(gH/gL/UL128-UL130-UL131A),但GATE复合体的存在解释了免疫原选择偏差问题: - UL116与UL148相互作用调节gH复合物水平,导致传统疫苗靶点覆盖不全; - UL141通过抑制TGFβR3和PDGFRα信号通路,削弱抗体介导的病毒中和。 ### 临床与治疗意义 1. **新靶点开发潜力** - **抗病毒药物**:针对GATE复合体的构象特异性抑制剂可能阻断病毒进入(如针对UL116的C末端功能域); - **疫苗设计**:多价疫苗需同时覆盖五聚体复合物和GATE复合体抗原表位。 2. **跨病毒家族启示** 其他疱疹病毒(如EBV、HSV)可能通过类似机制逃避免疫:EBV门户蛋白的β-桶状结构变异可能支持其免疫逃逸,提示广谱抗疱疹病毒策略的可能性。 ### 未解问题与研究方向 1. **GATE复合体的动态调控** UL116与UL148在病毒装配阶段的协同作用仍需解析,特别是其如何平衡gH/gL/gO三聚体与GATE复合体的比例。 2. **免疫抑制患者的治疗优化** 现有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对潜伏感染效果有限,需开发靶向GATE的小分子药物或细胞疗法(如CMV特异性T细胞输注)。 --- **文献依据** - GATE复合体中UL116的作用机制及与UL148的互作关系() - UL141通过调节包膜糖蛋白逃逸体液免疫() - 五聚体复合物作为疫苗靶点的局限性() - 疱疹病毒门户蛋白的结构保守性与治疗潜力() - 免疫抑制患者治疗策略()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University of Pittsburgh.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Michael J. Norris, Lauren A. Henderson, Mohammed N. A. Siddiquey, Jieyun Yin, Kwangsun Yoo, Simon Brunel, Michael Mor, Erica Ollmann Saphire, Chris A. Benedict, Jeremy P. Kamil.The GATE glycoprotein complex enhances human cytomegalovirus entry in endothelial cells.Nature Microbiology, 2025; DOI:10.1038/s41564-025-02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