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医药卫生

回收塑料颗粒中确实存在严重的化学污染问题。研究表明,单个塑料颗粒可能携带超过80种有毒化学物质,形成复杂的"有毒混合物"。这些化学物质主要来源于三个途径: 1. **生产添加剂残

本站发布时间:2025-07-04 18:12:06
注:部分名称可能翻译不全,如有问题可联系15163559288@163.com

塑料污染危机已达到全球性水平,威胁着地球和人类健康。尽管回收被视为解决方案之一,但塑料中数千种未公开的化学添加剂可能导致有毒物质进入再生制品。

基因表达调控异常

新研究发现,来源于全球不同地区聚乙烯回收塑料颗粒在水中浸泡48小时后,其浸出液暴露于斑马鱼幼体5天,导致与脂质代谢、脂肪生成和内分泌调节相关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这种快速浸出效应表明塑料化学物质可能改变生物生理功能。类似机制在人类研究中也被观察到,包括生殖功能损伤、肥胖风险增加等。

化学复杂性挑战

化学分析显示,塑料颗粒浸出液中含有紫外线稳定剂、增塑剂等塑料添加剂,以及农药、药物等非塑料用途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可能源自塑料初次使用阶段,随回收过程残留并混合形成新型毒性组合。例如: - 邻苯二甲酸酯(DEHP)和双酚A(BPA)等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引发代谢紊乱 - 重金属稳定剂和溴化阻燃剂存在持久性污染风险

全球治理的关键障碍

当前塑料回收体系存在三大缺陷: 1. 化学追踪缺失:价值链中缺乏化学品申报制度,导致回收塑料成分不可控 2. 毒性叠加效应:不同类型塑料混合回收时,添加剂可能发生协同毒性反应 3. 技术局限:现有机械回收工艺无法有效去除污染物,化学回收面临能耗与二次污染挑战

全球塑料条约的突破方向

即将召开的联合国全球塑料条约谈判需重点解决: - 化学品限制清单:基于危害性评估建立禁用/限用物质目录 - 循环经济约束条件:设定原生塑料生产上限,要求再生塑料符合化学品安全标准 - 跨国监测机制:建立全球统一的塑料化学品数据库与溯源系统

聚乙烯(PE)的典型困境

作为全球产量最大的塑料(回收标识2/4),聚乙烯广泛应用于包装材料等领域。其回收面临特殊挑战: - 多层复合结构增加分选难度 - 农用薄膜易吸附农药残留 - 添加剂迁移导致再生材料性能劣化

该研究通过斑马鱼模型揭示,即使短期暴露于回收塑料浸出液也可引发显著生理变化,这为构建基于毒性评估的塑料分类回收体系提供了实证依据。突破现有困局需要整合材料科学、毒理学和政策设计的跨学科解决方案。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University of Gothenburg.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Azora König Kardgar, Eric Carmona, Therese M. Karlsson, Sara Brosché, Bethanie Carney Almroth.Effects of leachates from black recycled polyethylene plastics on mRNA expression of genes involved in adipogenesis and endocrine pathways in zebrafish embryos.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5; 495: 138946 DOI:10.1016/j.jhazmat.2025.138946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北前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