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医药卫生

减少糖分摄入并不能抑制住对甜食的喜爱,科学家表示

本站发布时间:2025-08-22 08:00:04
注:部分名称可能翻译不全,如有问题可联系15163559288@163.com

研究人员发现,在食用不同甜味食物含量的饮食六个月后,无论研究参与者摄入多少甜味食物,他们对甜味的偏好保持不变。

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人类营养与健康学部感官科学与饮食行为荣休教授Kees de Graaf博士表示:"我们还发现,饮食甜度较低或较高与能量消耗或体重的变化无关。""尽管许多人认为甜味食物会促进更高的能量摄入,但我们的研究表明,仅甜味本身并非摄入过多热量的罪魁祸首。"

瓦赫宁根大学博士研究员Eva Čad将在美国营养学会旗舰年会"营养学2025"(NUTRITION 2025)上展示这些发现。

de Graaf说:"大多数检验重复接触甜味对甜味喜好或偏好影响的研究都是短期的,最长仅持续一天。""由于缺乏长期效应的可靠数据,甜味偏好是否可改变这一基本问题一直未有定论。"

为填补这一研究空白,研究者们基于一种经过验证的方法开展了一项研究,该方法使用专门为试验开发的食物和饮料测量甜味偏好,且不作为干预饮食的一部分提供。该严谨设计遵循预先注册且经伦理批准的方案,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严格遵守。

在该研究中,三组各约60名志愿者(共180名参与者)分别被给予以甜味食物为主、较少甜味食物或混合食物的饮食。具体实施方式为每两周配送一次食品和饮料包裹,持续六个月,提供每位参与者约一半的每日食物。研究参与者收到每日菜单作为指导,但可随意决定所提供食物的摄入量。

 

研究人员根据其先前研究中测量的约500种常见荷兰食品的味觉强度数据,对食物进行甜味分类。甜味产品包括果酱、牛奶巧克力、加糖乳制品和含糖饮料等。非甜味食品包括火腿、奶酪、花生酱、鹰嘴豆泥、咸味爆米花和苏打水等。

在干预饮食开始前、饮食期间两次、饮食结束后即刻、以及参与者停止遵循指定饮食后一个月和四个月,分别测试了每个人对甜味的偏好。研究人员还监测了总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量、试验期间饮食摄入量、以及体重、体成分和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风险血液标志物(如葡萄糖、胰岛素和胆固醇)等生理指标。

为确保无混杂因素,提供给各组的食物和饮料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构成均进行了匹配。他们还随机分配性别、年龄和体重相近的人员,以避免组间出现较大差异。

研究人员发现,减少接触甜味食物并未导致甜味偏好转变、甜味感知变化、食物选择改变或能量摄入变化。同样,食用更多甜味食物的小组也未表现出对甜食偏好的增加。他们还发现,甜味食物摄入量与体重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之间没有关联。干预结束后,参与者在1个月和4个月的随访中自然恢复到基线水平的甜食摄入量。

de Graaf表示:"这是首批在人们实际摄入的现实范围内测量和调整整个饮食甜度的研究之一。""这很重要,因为有些人避免食用甜味食物,认为经常接触会增加对甜味的偏好——但我们的结果表明事实并非如此。"

接下来,研究人员希望对儿童群体重复这项研究,该群体在形成口味偏好和饮食习惯方面可能仍具有可塑性。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American Society for Nutrition.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北前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