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此类网络,需要所谓的量子网络节点——能够存储量子信息并通过光子进行共享。因斯布鲁克大学实验物理系Ben Lanyon团队在最新研究中,利用原型量子计算机中的十个钙离子链展示了这种节点。通过精确调节电场,使离子逐个移动至光学谐振腔内。随后,经精密调谐的激光脉冲触发单个光子发射,该光子的偏振态与该离子的量子态形成纠缠。
该过程产生光子流;每个光子均与寄存器中不同的离子量子比特相关联。未来这些光子可传输至远端节点,用于建立独立量子设备间的纠缠。研究人员实现了平均92%的离子-光子纠缠保真度,该精度水平印证了其方法的稳健性。
"该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可扩展性,"Ben Lanyon指出,"早期实验仅能将两至三个离子量子比特与单个光子链接,而因斯布鲁克的装置可扩展至更大规模的寄存器,可能容纳数百甚至更多离子。"这为跨实验室乃至跨大洲连接完整量子处理器铺平道路。
"我们的方法朝着构建更大规模、更复杂量子网络迈进了一步,"研究第一作者Marco Canteri表示,"这使我们更接近量子保密通信、分布式量子计算及大规模分布式量子传感等实际应用。"
除组网应用外,该技术还可推动光学原子钟发展——这类时钟计时精度极高,宇宙年龄内误差不足一秒。通过量子网络连接此类时钟,可构建精度无与伦比的全球授时系统。
本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获得奥地利科学基金FWF及欧盟等机构资助,不仅展示了技术里程碑,更为下一代量子技术提供了关键构建模块。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University of Innsbruck.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M. Canteri, Z. X. Koong, J. Bate, A. Winkler, V. Krutyanskiy, B. P. Lanyon.Photon-Interfaced Ten-Qubit Register of Trapped 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25; 135 (8) DOI:10.1103/v5k1-whwz
2025-08-31
2025-08-31
2025-08-31
2025-08-31
202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