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医药卫生

古代DNA最终解开世界首次大流行之谜

本站发布时间:2025-08-31 02:15:27
注:部分名称可能翻译不全,如有问题可联系15163559288@163.com

由南佛罗里达大学和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的跨学科团队主导,并与印度及澳大利亚合作者共同完成的一项里程碑式发现,在约旦古城杰拉什(靠近大流行中心)的一处乱葬坑中鉴定出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这一突破性发现确凿地将该病原体与标志着第一次大流行(公元541-750年)的查士丁尼瘟疫联系起来,解开了历史上一个长期悬而未解的谜团。

几个世纪以来,历史学家一直在探讨导致这场夺走数千万生命、重塑拜占庭帝国并改变西方文明进程的毁灭性疫情的根源。尽管存在间接证据,但致病微生物的直接证据始终难以获得——这是大流行史中缺失的关键环节。

南佛罗里达大学和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主导的两篇新发表论文提供了这些期待已久的答案,为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提供了新见解。该发现也凸显了鼠疫在当今的持续相关性:尽管罕见,Y. pestis仍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今年7月,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一名居民死于肺鼠疫(鼠疫杆菌感染的最致命形式),这是自2007年以来美国首例此类死亡病例;就在上周,加利福尼亚州另一名个体检测出该病阳性。

"该发现为查士丁尼瘟疫中心存在鼠疫杆菌提供了长期寻求的确凿证据,"研究首席研究员、南佛罗里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蒋瑞斯(Rays H. Y. Jiang)博士表示。"几个世纪以来,我们依赖描述毁灭性疾病的文字记载,但缺乏任何关于鼠疫存在的硬性生物学证据。我们的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首次提供了直接遗传学窗口,揭示这场大流行如何在帝国核心区域蔓延。"

查士丁尼瘟疫首次出现在历史记录中是在埃及的佩鲁西乌姆(今泰勒法拉马),随后蔓延至整个东罗马(即拜占庭)帝国。虽然此前曾在数千英里外的西欧小村庄发现过鼠疫杆菌的踪迹,但在帝国境内或大流行中心附近从未找到证据。

"利用靶向古DNA技术,我们成功从杰拉什(距古佩鲁西乌姆仅200英里)前罗马竞技场下方墓室出土的八颗人牙中提取并测序了遗传物质,"合著者、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港湾海洋研究所研究教授兼国家地理探险家格雷格·奥科里-克罗(Greg O'Corry-Crowe)博士解释道。

 

该竞技场在六世纪中期至七世纪早期被改作乱葬坑,当时文字记载描述了一场突发性死亡浪潮。

基因组分析显示,这些鼠疫受害者携带几乎相同的鼠疫杆菌菌株,首次证实该细菌在公元550-660年间存在于拜占庭帝国境内。这种遗传一致性表明这是一场快速、毁灭性的爆发,与历史记载中导致大规模死亡的瘟疫描述相符。

"杰拉什遗址罕见地展现了古代社会如何应对公共卫生灾难,"蒋博士指出。"杰拉什是东罗马帝国的关键城市之一,是有文献记载的贸易枢纽,拥有宏伟建筑。一个曾为娱乐和城市荣耀而建的场所,在紧急时期变成乱葬坑,表明中心城市很可能已不堪重负。"

另一项由南佛罗里达大学和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主导的配套研究,将杰拉什的发现置于更广阔的进化背景中。通过分析数百个古今鼠疫杆菌基因组(包括新近从杰拉什获取的样本),研究人员证明该细菌在查士丁尼疫情爆发前数千年已在人群中传播。

研究团队还发现,后来的瘟疫大流行(从14世纪的黑死病到至今仍出现的病例)并非源自单一祖先菌株。相反,它们独立且反复地从长期存在的动物宿主中出现,在不同地区和时代爆发成多波疫情。这种重复模式与SARS-CoV-2大流行(COVID-19)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源于单次溢出事件,主要通过人际传播进化。

这些里程碑式的发现共同重塑了人们对大流行如何出现、复发和传播的理解,以及为何它们始终是人类文明的持久特征。该研究强调大流行并非单一的历史灾难,而是由人类聚集、流动性和环境变化驱动的重复性生物事件——这些主题在当今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这项研究既具科学吸引力又引发个人共鸣。它提供了一个非凡契机,让我们在全球大流行期间通过古DNA的视角深入研究人类历史,"奥科里-克罗表示。"同样深刻的是与古代人类遗骸(那些数百年前生活、受苦并逝去的个体)合作的经历——运用现代科学帮助复原并分享他们的故事。这是对人类跨时空共性的深刻提醒,也是科学赋予长久沉默者话语权的动人见证。"

尽管与COVID-19截然不同,但两种疾病都凸显了连通性与大流行风险之间的持久关联,以及某些病原体永远无法被彻底根除的现实。

"我们与鼠疫抗争了数千年,如今仍有人因此丧生,"蒋博士说。"与COVID类似,它持续进化,显然无法通过防控措施消除。我们必须谨慎,但威胁永远不会消失。"

基于杰拉什的突破,该团队正将研究扩展至意大利威尼斯和拉扎雷托韦基奥(Lazaretto Vecchio)——一个专用隔离岛及全球最重要的鼠疫埋葬地之一。来自这个黑死病时期乱葬坑的1,200多份样本现保存于南佛罗里达大学,为研究早期公共卫生措施如何与病原体进化、城市脆弱性及文化记忆相交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s:

Swamy R. Adapa, Karen Hendrix, Aditya Upadhyay, Subhajeet Dutta, Andrea Vianello, Gregory O’Corry-Crowe, Jorge Monroy, Tatiana Ferrer, Elizabeth Remily-Wood, Gloria C. Ferreira, Michael Decker, Robert H. Tykot, Sucheta Tripathy, Rays H. Y. Jiang.Genetic Evidence of Yersinia pestis from the First Pandemic.Genes, 2025; 16 (8): 926 DOI:10.3390/genes16080926Subhajeet Dutta, Aditya Upadhyay, Swamy R. Adapa, Gregory O’Corry-Crowe, Sucheta Tripathy, Rays H. Y. Jiang.Ancient Origins and Global Diversity of Plague: Genomic Evidence for Deep Eurasian Reservoirs and Recurrent Emergence.Pathogens, 2025; 14 (8): 797 DOI:10.3390/pathogens14080797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北前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