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医药卫生

为何有人衰老得更快。以及背后的400个基因

本站发布时间:2025-08-31 03:46:00
注:部分名称可能翻译不全,如有问题可联系15163559288@163.com

一些人步入90岁时身心依然健康,而另一些人在几十年前就与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或行动障碍作斗争。有些人能轻松承受严重跌倒或流感发作,而另一些人则可能自此再也无法离开医院。

本月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由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主导的新研究揭示了其中缘由。

研究中,一个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在七种不同的亚型中识别出400多个与加速衰老相关的基因。该研究表明,不同的基因群构成了不同类型的功能失调衰老(又称衰弱),范围涵盖从认知衰退、行动障碍到社交孤立。

这些发现为"老年科学假说"提供了支持——该假说认为,要治疗伴随衰老而来的多种慢性疾病,我们必须治疗衰老本身。

论文第一作者、科罗拉多大学行为遗传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伊莎贝尔·富特表示:"要找到阻止或逆转加速生物衰老的治疗方法,必须了解其潜在生物学机制。这是迄今利用遗传学试图解决该问题的最大规模研究。"

重新定义"衰弱"

该研究围绕"衰弱"展开,这个统称术语指代常伴随衰老出现的"多系统生理功能衰退"。

 

美国65岁以上成年人中有超过40%被认为处于衰弱状态。

医生通常使用30项指标评估衰弱程度,包括步行速度、握力强度、确诊疾病数量和社交活动量。富特指出,问题在于两名衰弱评分同样高的人,可能一人认知敏锐但无法行走,另一人身体健康但记忆力低下。

这种区分不足使得医生难以提出精准建议,科学家也难以确定不健康衰老的根本原因。

该研究合著者、加拿大新斯科舍省达尔豪斯大学衰弱研究首席专家肯尼思·洛克伍德博士表示:"衰老并非单一现象。衰弱存在多种表现形式。关键问题在于:哪些基因参与其中?"

为探明真相,研究团队开展"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分析英国生物银行及其他公共数据库中数十万参与者的DNA和健康信息,以确定哪些基因与30种衰弱症状相关。

他们识别出408个与加速衰老/衰弱相关的基因,较之前发现的37个基因有大幅提升。

 

研究发现某些基因与特定类型的不健康衰老强烈相关,包括:"失能"、"认知衰退"、"代谢问题"、"多重病症"、"总体不健康生活方式"和"有限社会支持"。

例如,与免疫功能和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SP1基因与广义的"认知衰退"亚型强相关;而已知与肥胖相关的FTO基因似乎是不健康衰老多个类别的共同基础。

论文通讯作者、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助理教授安德鲁·格罗津格表示:"本研究不仅识别了功能失调衰老的亚型特征,更揭示其背后存在截然不同的生物学机制。切实可行的下一步是探索如何治疗这种潜在生物学机制。"

抗衰老药丸?

作者建议短期内将衰弱的临床评估(常在特定疾病出现前就显现)扩展纳入这六种亚型。

如此,被判定为认知衰弱者可接受预防痴呆的干预,而代谢领域衰弱者可采取措施预防糖尿病或心脏病。

富特展望未来人们可获得"多基因风险评分",从而更详细了解自身易患的不健康衰老类型。

但她表示,终极目标是识别驱动衰老本身的分子通路,并开发延缓衰老的疗法。

单一抗衰老药丸即将问世?

可能性不大。

但未来是否会出现一种药丸治疗一系列年龄相关代谢问题,另一种解决多重认知问题?

格罗津格认为这是个诱人的设想。

"本文研究表明,不太可能出现单一神药解决所有衰老相关疾病,但或许也不再需要数百种药物了。"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Original written by Lisa Marshall.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Isabelle F. Foote, Jonny P. Flint, Anna E. Fürtjes, Jeremy M. Lawrence, Donncha S. Mullin, John D. Fisk, Tobias K. Karakach, Andrew Rutenberg, Nicholas G. Martin, Michelle K. Lupton, David J. Llewellyn, Janice M. Ranson, Simon R. Cox, Michelle Luciano, Kenneth Rockwood, Andrew D. Grotzinger.Uncovering the multivariat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frailty with genomic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Nature Genetics, 2025; 57 (8): 1848 DOI:10.1038/s41588-025-02269-0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北前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