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安慰剂对照的概念验证研究中,三种不同的艾滋病毒抗体各自独立地保护猴子免于感染猿猴艾滋病毒(SHIV),该研究旨在为人类预防性艾滋病毒疫苗的开发提供信息。这些抗体——一种人类广泛中和抗体和两种从先前接种疫苗的猴子中分离出的抗体——以融合肽为目标。融合肽是艾滋病毒表面蛋白上的一个位点,有助于病毒与细胞融合并进入细胞。这项研究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下属的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的疫苗研究中心(VRC)领导。
靶向融合肽的抗体可以中和不同的HIV毒株在试管内也就是说,在试管或培养皿中,在活的生物体外部。NIAID VRC从一名为研究捐献血样的艾滋病毒携带者身上分离出一种融合肽导向的人类抗体,称为VRC34.01。他们还从猕猴身上分离出两种抗体。猕猴是一种免疫系统与人类相似的猴子。猕猴此前接受了一种旨在产生融合肽抗体的疫苗方案。证明这些抗体保护动物将验证融合肽作为人类疫苗设计的目标。SHIV攻击-给恒河猴施用感染剂量的SHIV是一种广泛用于评估HIV抗体和疫苗性能的动物模型。
在这项研究中,四组猕猴中的每一组都接受了一种抗体的单次静脉输注-2.5或10 mg/kg体重剂量的VRC34.01,或两种疫苗诱导的猕猴抗体中的一种-其他猴子接受了安慰剂输注。为了确定抗体的保护效果,每只猴子在输注已知对融合肽导向的抗体敏感的SHIV菌株五天后接受攻击。
所有接受安慰剂注射的猴子在挑战后都获得了SHIV。在接受VRC34.01注射的猴子中,没有接受10毫克/千克剂量的猴子和25%接受2.5毫克/千克剂量的猴子发生SHIV。在接受疫苗诱导的恒河猴抗体的猴子中,没有接受称为DFPH-a.15抗体的猴子获得SHIV,接受称为DF1W-a.01抗体的猴子中有25%获得SHIV。随着时间的推移,接受DFPH-a.15的动物血液中的抗体浓度下降。30天后,这些动物再次受到攻击,以观察较低浓度的抗体是否降低了保护效果,其中一半的动物出现了SHIV。
所研究的三种抗体均提供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SHIV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即血液中抗体浓度越高的猴子效果越好。
根据作者的说法,这些发现代表了融合肽导向的抗体可以提供针对SHIV的保护并帮助确定疫苗产生保护性抗体所需的抗体浓度的概念证明。他们认为,他们在一些动物身上发现的疫苗诱导的抗体支持了进一步的工作,以设计针对融合肽的预防性HIV疫苗概念。他们得出结论,针对HIV融合肽的有效HIV疫苗可能需要通过产生多种融合肽导向的抗体来扩展该研究中使用的概念。这将增加疫苗在广泛传播的各种艾滋病毒变种中保持预防效果的可能性。
2024-01-20
2024-01-20
2024-01-20
2024-01-20
202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