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蓝染菌应是一个古老的真菌类群,其起源可能可追溯至晚古生代或中生代早期。然而,关于蓝染菌的地质记录却鲜为人知。“直到2022年,首个可靠的蓝染菌化石记录才在南非白垩纪地层中被报道,其年龄约为8000万年,”中国沈阳师范大学的田宁博士表示。
由田宁博士和王永栋博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领导的中国研究团队,在中国东北地区距今1.6亿年的侏罗纪硅化木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真菌菌丝化石。显微镜检查显示,这些化石菌丝呈深色,表明存在色素沉着,这是当代蓝染菌的标志性特征,可导致木材变色。值得注意的是,当穿透木材细胞壁时,菌丝通常会形成一种非常特化的结构,称为“穿透钉”(图1)。也就是说,在突破木材细胞壁时,菌丝直径通常会缩小,使其更容易穿透坚韧的屏障。穿透钉的发现使研究团队能够确认所发现的化石真菌属于蓝染菌。田博士解释道:“与通过分泌酶降解木材细胞壁的木腐菌不同,蓝染菌缺乏分解木材结构的酶解能力。相反,它们的菌丝通过穿透钉机械地突破木材细胞壁。”
王博士指出:“此次在中国发现的侏罗纪蓝染菌化石,是蓝染菌的第二次报道,也是该真菌类群全球最早的化石记录,将此类群已知最早化石记录向前推进了约8000万年,为深入理解蓝染菌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关键的化石证据。此外,该发现为理解侏罗纪时期蓝染菌、植物及昆虫之间的生态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小蠹亚科(Scolytinae)被认为是现存蓝染菌的主要孢子传播媒介。然而,分子生物学和化石证据均表明小蠹亚科的起源时间不早于早白垩世。鉴于本化石真菌的侏罗纪年龄,推测其孢子传播载体并非小蠹亚科,而是该时期普遍存在的其他栖木昆虫。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Science China Press.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Ning Tian, Yongdong Wang, Fangyu Li, Zikun Jiang, Xiao Tan.Blue-stain fungus from the Jurassic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early evolution and ecological interactions.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5; 12 (6) DOI:10.1093/nsr/nwaf160
2025-08-03
2025-08-03
2025-08-03
2025-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