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生活

研究表明声音是滑板者生活中的核心问题

本站发布时间:2025-06-22 18:45:35
注:部分名称可能翻译不全,如有问题可联系15163559288@163.com

滑板运动员培养出一种能力,能够敏锐感知城市地表产生的噪音。他们既听到也感受到声音,这意味着仅靠图像和视频难以深入了解这项运动。滑板者利用声音验证动作的成功度,判断场地的真实适用性及其承载能力,同时也将其作为社交信号。对部分人而言,滑板运动带来的感官超载具有疗愈效果,并帮助他们与附近的其他滑板者建立联系。

但研究同时揭示了一个"滑板声音悖论"——滑板者清楚意识到他们制造的声音对周边人群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特定情境下会调整行为以抵消这种影响。

参与研究的滑板者将这项运动的声音描述为既令人不快又美妙动人。对某些人而言,这是滑板体验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那些自我认同为神经多样性的群体更是一种疗愈性的感官辅助。

研究结果表明,这项视觉震撼的运动蕴含着丰富的感官世界,仅靠观看无法触及。滑板者实际上通过听觉和触觉感知自身动作,并能通过滑板声理解并欣赏他人的动作。

埃克塞特大学的保罗·奥康纳博士访谈了18位年龄介于19至51岁的成年滑板者。参与者平均拥有12年滑板经验。其中22岁的新手仅有三年经验,而44岁的资深参与者已滑行36年。七位参与者来自英国,三位来自美国,三位来自法国,两位来自加拿大,另有来自瑞典和德国的参与者各一位。

研究还发现,对于那些在僵化体制化运动中感到边缘化或缺乏动力的人群,滑板声音创造了一种包容性体验。三位参与者佩戴助听器,但仅一人在滑板时使用。另有四人报告存在感官谱系相关的诊断,涉及自闭症或多动症,或两者兼具。

 

奥康纳博士表示:"滑板者既表达了对滑板声的热爱,也将其描述为嘈杂刺耳。许多受访者用极具感官张力的词汇形容这种挑战性声音:'咔嗒作响'、'电钻与角磨机的噪音'、'刺激源'、'啤酒瓶撞击啤酒瓶'、'骨骼摩擦水泥'、'滚动的、粗糙的、丝滑的耳畔撩拨'以及'粗粝直击面门,极致喧嚣'。"

"这导致他们有时刻意避开住宅区或嘈杂隧道,或对滑板场封闭单调的声景感到窒息。"

"滑板者深知其声响令人不适,但同样明白它的重要性。下次当您因社区滑板练习的噪音感到烦躁时,请记住:他们清楚自己制造喧哗。您或许也该意识到,他们正处于深度感官学习的沉浸状态——这是对现代思维游离症的一种冥想式疗愈,更是与伙伴缔结情谊的重要时刻。"

技艺精湛的滑板者阿尔菲表示,融入滑板声的韵律与流动使他成为更具同理心的人。他谈及滑板的感官投入如何助其应对焦虑、获得愉悦,并增强对自身神经多样性的认知。

约半数参与者反对滑板时佩戴耳机听音乐,因这违背社交本质且滑板是集体活动。加文对此态度尤为强烈,他会主动要求戴耳机者取下设备加入自己与朋友的滑板互动。艾迪则认为佩戴耳塞滑板会带来安全隐患。

奥康纳博士指出:"选择佩戴耳机者各有其因。22岁的安迪旨在用音乐提升专注与激情;菲奥娜在作为场中唯一女性滑板手时,将耳机作为社交屏障以增强自信;相反,史蒂芙则用耳机对抗室内滑板场尤为突出的感官过载。"

该研究与布莱恩·格伦尼教授及马克斯·布坦博士合作完成,并融入了布坦"纹理学"艺术装置元素。这项互动艺术通过视频、声音及触觉平台让人体验滑板的感官世界,凸显滑板不仅是玩具或运动器具,更是脚下的听觉感官延伸。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University of Exeter. Original written by Kerra Maddern.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Paul O’Connor, Brian Glenney, Max Boutin.The skater’s ear: a sensuous complexity of skateboarding sound.Sport in Society, 2025; 1 DOI:10.1080/17430437.2024.2446115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北前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