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的研究,有朝一日可能帮助解开宇宙最深奥的谜团之一,包括引力在最基本层面是如何运作的。
"通过精确测量引力波,我们可以了解很多东西,"天体物理与行星科学系教授达林表示,"不同的引力理论可能导致多种不同类型的引力波。"
要理解这类引力波的工作原理,可以想象地球如同暴风雨海洋中漂浮的小浮标。
达林解释道,在整个宇宙历史中,无数超大质量黑洞进行着激烈共舞:这些庞然大物相互盘旋的速度越来越快,直至猛烈碰撞。科学家推测,由此产生的碰撞能量如此巨大,它们确实会生成向宇宙扩散的涟漪。
这种背景噪声持续冲刷着我们的星球,尽管人类无法感知。达林试图测量的这类引力波通常非常缓慢,需要数年乃至数十年时间才能穿越地球。
2023年,NANOGrav合作组织的科学家团队成功测量了这个宇宙波池。该团队记录了宇宙引力波背景如何拉伸和挤压时空,影响从脉冲星这类天体(其作用类似宇宙时钟)射向地球的光线。
但这些详细测量仅捕获了引力波单向运动的特性——类似于直接涌向或远离海岸线的波浪。相反,达林希望观测引力波相对于地球如何横向及垂直运动。
在最新研究中,这位天体物理学家借助了另一类天体:类星体——即星系中心异常明亮的超大质量黑洞。达林通过精确测量天空中类星体间的相对位移来搜寻引力波信号。虽然尚未发现这些信号,但随着更多数据积累,情况可能改变。
"引力波在三维空间运作,"达林指出,"它们沿视线方向拉伸挤压时空,同时也会导致天体在天空中看似前后移动。"
星系运动
该研究聚焦天体运动测量(即天体测量学)这一公认的复杂领域。
达林阐释道,类星体距离地球数百万光年乃至更远。当这些天体的光芒射向地球时,其路径并非直线。经过的引力波会使光线偏折,如同棒球投手投出弧线球。
这些类星体实际并未在太空中移动,但从地球观测却呈现运动状态——仿佛我们周围正发生宇宙尺度的摆动。
"如果你能存活数百万年,并能观测到这些极其微小的运动,就会目睹类星体来回摆动。"达林描述道。
这仅是理论推测。实践中,科学家们难以观测到这种摆动。部分原因在于这些运动极其微弱,所需观测精度比从地球监测月球上人类指甲生长还要高十倍。此外,地球本身也在太空中运动:地球以约67,000英里时速绕太阳公转,而太阳正以惊人的850,000英里时速穿越宇宙空间。
换言之,检测引力波信号需要将地球自身运动与类星体视运动剥离。为此,达林调用了欧洲航天局盖亚卫星的数据。自2013年发射以来,盖亚科学团队已发布约三年内对逾百万颗类星体的观测数据。
达林将这些观测数据处理后,将类星体两两配对,并精确测量成对类星体的相对运动。
当前研究结果尚不足以证明引力波导致类星体摆动。但达林强调,这是项至关重要的探索——例如,揭示引力波物理机制可帮助科学家理解宇宙中星系演化,并检验关于引力的基本假设。
这位天体物理学家可能很快获得新助力:2026年盖亚团队计划再发布五年半的类星体观测数据,提供可能揭示宇宙引力波背景奥秘的新数据集。
"如果能够观测数百万颗类星体,或许就能在这个庞大数据库中发掘出隐藏的信号。"他总结道。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Original written by Daniel Strain.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Jeremy Darling.A New Approach to the Low-frequency Stochastic Gravitational-wave Background: Constraints from Quasars and the Astrometric Hellings–Downs Curve.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2025; 982 (2): L46 DOI:10.3847/2041-8213/adbf0d
2025-07-02
2025-07-02
2025-07-02
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