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该研究的绿色化学领域加拿大研究讲席教授、化学教授马修·哈林顿表示:"自然界早已掌握了制造兼具强度与可回收性材料的方法。通过破译天鹅绒虫粘液的分子结构,我们离复制这种高效特性用于日常材料又近了一步。"
天鹅绒虫是栖息于南半球潮湿森林中类似毛虫的小型生物,它们通过喷射粘液捕获猎物。这种粘液喷出后会迅速硬化成强度媲美尼龙的纤维,且遇水即溶并能重新制成新纤维。在此之前,这种可逆特性背后的分子机制始终成谜。
哈林顿团队运用蛋白质测序和AI驱动的结构预测工具(2024年诺贝尔奖成果AlphaFold),在粘液中识别出与免疫系统细胞受体功能相似的未知蛋白质。研究人员认为,在纤维形成过程中,这些受体蛋白负责连接大型结构蛋白。通过比较3亿8千万年前分化的两个天鹅绒虫子类群,团队证实了该蛋白的进化意义和功能相关性。
可回收材料的蓝图
传统塑料和合成纤维通常以石油基前体为原料,其制造和回收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往往涉及热处理或化学处理。而天鹅绒虫仅通过简单的机械力——拉伸牵引,就能利用生物可再生前体生成高强度耐用纤维,且后续溶解再利用不会产生有害副产品。
哈林顿指出:"显然,可溶于水的塑料瓶应用有限,但通过调整这种结合机制的化学特性,我们可以解决该问题。"
本研究由麦吉尔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团队的下个挑战是通过实验验证结合作用,并探索该原理能否应用于工程材料领域。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McGill University.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Zhaolong Hu, Alexander Baer, Lars Hering, Ivo de Sena Oliveira, Alexandre Poulhazan, Darren C. Browne, Xue Guo, Quentin Moana Perrin, Radoslaw M. Sobota, Shawn Hoon, Georg Mayer, Srinivasaraghavan Kannan, Chandra S. Verma, Matthew J. Harrington, Ali Miserez.Conserved leucine-rich repeat proteins in the adhesive projectile slime of velvet worm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5; 122 (12) DOI:10.1073/pnas.2416282122
2025-07-02
2025-07-02
2025-07-02
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