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夫茨大学一位跨学科工程师及其团队近日开发出一种简单装置,该装置使用特殊设计的牙线,可轻松、实时地精确测量压力激素皮质醇。
"项目始于与塔夫茨大学多个部门的合作,旨在研究压力及其他认知状态如何影响问题解决与学习能力,"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教授萨米尔·松库萨尔表示。"我们不愿让测量行为本身成为额外压力源,因此设想能否将传感装置融入日常生活?皮质醇是唾液中存在的压力标志物,而牙线恰恰是日常获取唾液样本的理想载体。"
他们设计的唾液传感牙线外观与普通牙线棒无异:尼龙线紧绷在延伸自扁平塑料手柄的两根叉臂上,整体尺寸约食指大小。唾液通过牙线内部的超微细通道,借由毛细作用被采集。液体被吸入牙线棒手柄及连接组件后,流经检测皮质醇的电极表面。
电极上的皮质醇识别得益于三十年前诞生的突破性技术——电聚合分子印迹聚合物(eMIPs)。其原理类似于制作手部石膏模型:聚合物围绕模板分子(此处为皮质醇)成型,移除模板后留下结合位点。这些位点对目标分子具有物理与化学形态的"记忆",可精准捕获游离的皮质醇分子。
eMIP模具具备多功能性,可制造检测唾液中其他分子的牙线传感器,例如用于生育追踪的雌激素、糖尿病监测的葡萄糖或癌症标志物。该技术还具备同时检测唾液中多种生物标志物的潜力,从而更精准地监测压力、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健康状况。
"eMIP技术具有颠覆性意义,"松库萨尔强调。"传统生物传感器通常依赖抗体或其他受体捕获目标分子。发现新标志物后,需耗费大量精力对传感器附着的受体分子进行生物工程改造。而eMIP无需在抗体或受体制造上投入巨资。若发现压力或任何疾病的新标志物,短时间内即可完成聚合物模具制备。"
该皮质醇传感器的精确度与市场上或研发中最先进的传感器相当。将这种无需培训即可居家使用的设备普及化,将使压力监测融入医疗健康的多个场景。目前松库萨尔团队正在创建初创公司,致力于推动产品上市。
他指出,虽然牙线传感器在定量检测方面高度精准,但唾液标志物追踪最适合用于监测,而非疾病初诊。部分原因在于个体间的唾液标志物仍存在差异。
"就诊断而言,血液检测仍是金标准。但确诊并开始药物治疗后,若需长期追踪心血管状况以观察心脏健康是否改善,这种传感器监测既便捷又能实现及时干预,"他解释道。
这项发表于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期刊的新研究,丰富了松库萨尔团队在基于线材的传感器领域的创新成果——该团队此前已开发出可检测气体、汗液代谢物的传感器(可嵌入衣物),以及能编织进柔性电子设备的晶体管。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Tufts University. Original written by Mike Silver.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Atul Sharma, Nafize Ishtiaque Hossain, Ayanna Thomas, Sameer Sonkusale.Saliva-Sensing Dental Floss: An Innovative Tool for Assessing Stress via On-Demand Salivary Cortisol Measurement with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and Thread Microfluidics Integration.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5; 17 (17): 25083 DOI:10.1021/acsami.5c02988
2025-08-03
2025-08-03
2025-08-03
2025-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