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航空与机械工程百年教授John Dabiri(05届博士)领导的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团队,一直在利用水母穿行和探索海洋的天然能力,为其配备电子设备和"帽子"式假体装置,使这些生物能在航海旅程中携带小型有效载荷,并将发现传回水面。这些仿生水母必须应对遭遇的湍流涨落,但这些无脑生物无法决策最佳导航路径,且一旦部署就无法远程控制。
"我们知道增强型水母可以成为优秀的海洋探索者,但它们没有大脑,"Dabiri表示,"因此我们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就是:若赋予这些系统水下决策能力,该为其设计怎样的大脑。"
如今Dabiri与其前研究生Peter Gunnarson(24届博士,现任职布朗大学)开发出一种简化决策流程的方法,帮助机器人(或潜在的增强型水母)借助洋流产生的湍流涡环而非对抗它们来实现推进。研究人员近期在《PNAS·关联》期刊发表了这项成果。
为此,Gunnarson重新启用了实验室的老朋友:CARL机器人(加州理工学院自主强化学习机器人)。他多年前建造该设备时,就开始将人工智能融入其导航技术。但Gunnarson最近发现了一种比AI更简易的水下决策方案。
"我们正在构思水下航行器利用湍流水流推进的方式,思考这些水流对小型设备能否化弊为利,"Gunnarson解释道。
Gunnarson希望精确掌握水流对机器人的推动机制。他在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的Dabiri实验室内,将一个推进器安装在16英尺水箱壁上,用以反复生成涡环——本质上是水下版的烟圈。涡环能准确模拟水下探索器在混沌洋流中遭遇的扰动类型。
Gunnarson利用CARL机器人搭载的单一加速度计测量设备受涡环推动的运动状态。他注意到机器人偶尔会被涡环捕获,并径直推至水箱另一端。团队开始思考能否主动利用这种效应。
为此,研究小组开发了简易指令:帮助CARL探测涡环相对位置后,用Gunnarson的话说即可"跃上涡环,基本零能耗地搭顺风车穿越水箱"。机器人也可选择避开不希望接触的涡环。
Dabiri指出该过程包含仿生学元素:借鉴自然界的智慧。例如翱翔的鸟类常利用强风节能而非逆风飞行;实验也证明鱼类会借助海洋漩涡保存体力。但在自然案例中,生物都依赖相对复杂的传感输入和大脑实现该目标。
"Peter的突破在于:仅需单一传感器(这个加速度计)和相对简单的控制法则,就能利用环境能量实现点对点移动,获得类似优势,"Dabiri强调。
展望未来,Dabiri计划将此技术与混合水母结合:"通过搭载加速度计测量系统受水流推动的状态,有望展示同样能力——利用环境流态实现高效水下机动。"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Peter Gunnarson, John O. Dabiri.Surfing vortex rings for energy-efficient propulsion.Submitted to arXiv, 2025 DOI:10.48550/arXiv.2407.16839
2025-08-03
2025-08-03
2025-08-03
2025-08-03
2025-08-03